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民族研究院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015-09-10

来源:民族研究院

浏览次数:1062

为使15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民族研究院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为新生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开学伊始,及时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94日上午,学院组织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及15级全体新生参加会议。索南才让院长首先代表全体师生对广大新生的入学表示热烈欢迎,他从西藏民族大学的办学历史入手,尤其就民族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师资构成、专业设置及特色等问题向新生作了详细介绍。他希望广大新生能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尽快融入新的大学生活。随后,王军君副书记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着重进行了说明。他指出西藏民族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师生必备的思想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积极学习民族团结知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做一个有素养,讲礼貌,行为规范的大学生。马宁老师就学位授予、课程安排、学院规章等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课,作为大学生活的开篇曲,入学教育直接关系到每位新同学在校受教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民族研究院将不断开展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为新生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组织新生参观博物馆、校史馆和人权馆。94日下午,为使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取得实效,在辅导员的组织带领下,对我校的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校史馆以及人权馆进行参观。

参观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我院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特色活动,由专门的讲解员为其讲解。博物馆为民族研究院的特色资源,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参观,讲解员就博物馆里陈设的文物对新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耐心地为同学们解释每件藏品的名字、由来和概况,使新生们亲身感知到学校厚重的文化积淀。参观校史馆是每级新生尤为重要的项目活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见证了学校由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大学的步步成长历程,也深刻体会到了民大“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最后,同学们参观的人权馆,展现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主权行使情况,通过500多张照片以及讲解员的悉心讲解,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史实。这次参观活动,为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使同学们增添了对民大的热爱与崇敬,更为成为一名民大学子而感到骄傲!

三、组织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会活动。为了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民族研究院于95日上午A101教室举行新老生交流会,院长助理马宁老师、党政办张向耀、团学办欧政琳、谭晨菊和索朗江村老师及全体15级新生参加此次交流会。

交流会首先播放了我院和中山大学联合培养生在中山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视频,向新生展示了中山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励同学们学好专业课并在大二时能以优异的成绩到对口支援高校进行交流学习。随后,学生会团总支副书记王云和副主席唐胜伟发言。王云学长就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新生应当学会适应环境、踏实诚恳做人做事,并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攀登新的高峰。唐胜伟学长向大家介绍了大学的集体和个人生活应怎样充实度过,并鼓励新生们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多开发学业外的兴趣,希望能有一个精彩的大学生活。13级交流生代表扎西群培、冯孝波、郝雅慧同学也进行了发言。他们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山大学和华东师大一流的师资和学习环境,也向我们传授了独立自由的学习方式和经验。院长助理马宁老师以轻松诙谐的语言做了总结发言,希望同学们端正态度、努力学习,不负四年大学时光。通过五位优秀高年级学生代表的经验介绍老师的敦敦教导,使新生能够吸取好的学习经验,懂得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四、组织召开学科专业介绍会。为了使新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专业的性质与前景,民族研究院于95日下午召开了专业介绍会,历史学教研室主任纵瑞彬、民族学教研室主任史工会老师以及15级班主任与全体新生参加了介绍会。

纵瑞彬与史工会老师首先对新生入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分别就历史学与民族学、民族宗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介绍。纵老师从民族研究院的办学历史入手,详细介绍了我院雄厚且年轻化的师资力量,在针对历史学专业方面,他指出新生是延续本专业的命脉,学习历史应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培养优良的专业精神,要有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会慎独。史工会老师指出,民族学与民族宗教学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主要让同学们了解中国民族与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宗教的基本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思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更大的收益。通过此次介绍会,不仅使同学们对各自的专业有了初步任何和了解,也使师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民族研究院通过多种形式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使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民大的历史、校训和办学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上指明了努力方向,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文:孔令娜、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