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人权事业的发展”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9-03-22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99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为了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3月20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生在3307会议室举办“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人权事业的发展”主题学术沙龙活动。研究生导师陈敦山、高峰教授莅临指导。
2018级研究生高婉玉、刘橦两位同学先后做了主题发言。高婉玉从人权的概念入手,讲述了“西藏人权问题”发展演变的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国际社会尤其美国对“西藏人权问题”的态度变化进一步说明了民主改革前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制度下人民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自由权、自主权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广大农奴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刘橦通过短视频展示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内容,进而从六大板块即就业、教育、分配、医疗、社保、住房等论述了西藏人权事业发展在民生方面的表现及其历史意义提出我国针对西方国家诋毁我国人权问题,尤其是诋毁西藏的人权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就西藏人权事业未来更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听了主题发言后,与会同学们围绕此次沙龙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就两位主题发言同学的相关内容做了相关补充。
最后,高峰教授和陈敦山教授对此次沙龙活动进行了点评。高峰老师首先引用马克思在《论犹太人》中提到的“任何一种解放都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指出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是最黑暗、最残酷的地区,广大农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身自由。随后,强调了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对于人权的发展关注的重点就不同,当时西方处在小康社会的阶段,他们宣扬“民主”、“自由”和“人权”,而我国西藏在上个世纪50年代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广大农奴生存境况悲惨,首先要保证广大农奴的生存权。陈敦山老师指出,同学们此次学术沙龙准备比较充分,主题突出,营造了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浓厚氛围,沙龙选用素材、视频资料都很恰当,大家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补充的也很到位。同时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新旧西藏人权状况对比尚显不足;第二,对于国际大背景下中西方人权斗争,尤其是在国际人权斗争中涉及西藏人权问题的斗争焦点不够鲜明,对西方诋毁我国人权状况的驳斥还需加强。第三,西藏人权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应该对未来西藏人权事业如何更好的发展提出同学们的深度思考。最后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有学术意识、学术自觉和学术洞察力,撰写好学术论文,并指出此次学术沙龙氛围浓厚,办的比较成功,在今后要再接再厉,争取办好每一次学术沙龙。
  
                                                                   (文、图:张国亮,审稿领导:段刚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