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著作与教材出版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柏拉图的《政治家》——政治之网 |
陈志伟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1年第5期 |
2.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张英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10月 |
3. |
大家精要·成玄英 |
魏冬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2011年1月 |
4. |
西藏山南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纪实 |
魏冬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2011年8月 |
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发表刊物/论文集名称 |
发表时间 |
1. |
历史跨越 历史巨变 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是西藏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
杨维周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1年第4期 |
2 |
浅议陕西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
曹水群 |
全国商情 |
2011年第2期 |
3 |
陕西旅游餐饮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
曹水群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第4期 |
4 |
《马原》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教学实践探讨 |
范蓉 |
西藏高等教育研究 |
2011年第2期 |
5 |
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
陈志伟 |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1年4月第2辑 |
6 |
论《大学》之“诚意” |
刘续腾 |
福建论坛 |
2011年第8期 |
7 |
论意识形态效度的三重要义——兼谈作为国家软实力核心要素的意识形态的建设 |
王东红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2期 |
8 |
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及其实践研究 |
伍淑花 |
贵州民族研究 |
2011年第3期 |
9 |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探讨 |
伍淑花 |
黑龙江民族丛刊 |
2011年第3期 |
10 |
论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藏社会发展中所奠定的基础作用 |
徐万发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1年第5期 |
11 |
毛泽东与宋庆龄的世纪之交 |
徐万发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1年专刊 |
12 |
论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
杨周相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1年第3期 |
13 |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意识 |
王勇 |
西藏教育 |
2010年第12期 |
14 |
现象学世界的超越性问题 |
朱连增 |
前沿 |
2010年第4期 |
15 |
“私人领域”与“积极自由” |
朱连增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0年第3期 |
16 |
自性与无自性之间 |
朱连增 |
西藏研究 |
2010年第4期 |
17 |
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之浅见 |
庄玉霞 |
法治时代论文精选 |
2011年5月 |
18 |
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途径 |
庄玉霞 |
贵州民族研究 |
2011年第1期 |
19 |
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和实效性研究 |
张英 |
学理论 |
2011年第1期 |
20 |
论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可的实效性 |
张英 |
学理论 |
2011年第5期 |
21 |
论西藏民族高校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
张英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年第4期 |
22 |
当代大学生危机特点及干预措施 |
张英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年第5期 |
23 |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
张英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年第6期 |
24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西藏的成果 |
张英 |
西藏大学学报 |
2011年第2期 |
25 |
西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对策建议 |
张英 |
西藏自治区思政工作研究会获二等奖 |
2011年8月 |
26 |
人类追求形而上学的渴望—古代哲学基本问题的隐形辨析 |
张英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1年第2期 |
27 |
中西冲突背景下传统经学的困境 |
崔海亮 |
西华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28 |
李源澄对廖平“今古学”的继承和发展 |
崔海亮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1年第7期 |
29 |
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扎桑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0年第4期 |
30 |
藏传佛教文化领域中的儒家文化--以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为例的初步探讨 |
杨胜利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0年第5期 |
31 |
藏传佛教文化领域中的儒家文化--以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为例的初步探讨 |
段刚辉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11年第5期 |
32 |
民族院校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浅谈 |
雷雅珍 |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
201年第11期 |
33 |
宗喀巴:藏传佛教的改革家 |
魏冬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34 |
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 |
魏冬 |
中国宗教 |
2011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