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材料


辛亥复兴——百年梦想之路

发布时间:2011-10-05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2601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距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百年时光,晏然而过。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将中国引上了民主共和的轨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左玉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强国梦’正在实现。”
回望百年历程,中华民族有过痛心的岁月:军阀混战的硝烟还未散去,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又接踵而至,连天炮火洗礼后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连续来袭,将国家抛到动荡中,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其中也有令人振奋的岁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19年,“五四”运动号角吹响,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犹如一粒火种在黑夜中点燃,终成燎原之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国运衰微、贫穷落后、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处境;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得以洗刷……
痛心和振奋彼此交织,构成了中国百年沧桑的经纬脉络,也勾勒了中国百年奋斗史的绚烂图景。100年风云跌宕,纵横捭阖,回望过去,已是沧海巨变,今昔霄壤。
强国之路
翻开历史的档案,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形式也由以往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控制亦随之加深。
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所说的这番话,足以反映出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
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完成;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共产党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如今,距新中国成立已逾60载,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钢铁、电力、煤炭、石油等传统工业部门逐步壮大,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前沿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经济总量从1978年到2010年翻了四番多,达到5.88万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腾飞的速度世界罕见,已在产粮、家电产销、服装产销、造船、汽车产销等诸多领域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达到220多种。
曾多次来华的《纽约时报》前总编辑托平见证了中国的变化,他称“新旧中国的变化看起来就像一部科幻小说。”
从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百年来,中国速度与中国成就所演绎的巨大变迁,使几代人萦绕心头并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浓缩了西方百年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犹如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中,不可避免要遭受同样浓缩在这一进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困扰。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充分的应对之策。
开放之路
1978年冬,一个寒夜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包产到户”契约上摁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从根本上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开放从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再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
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29740亿美元。1979年至2010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483.8亿美元。迄今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进一步增强,建交国达172个,“金砖五国”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二十国集团会议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在破茧而出。
胡锦涛主席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伟大历程时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生活变奏
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肚子问题”到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吃出健康;从出门全靠两条腿到上天、下地等,可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及方式越来越多……伴随中国的百年巨变,老百姓生活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范围从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到休闲娱乐等众多领域。电话,几乎人均一部;汽车,大批进入寻常百姓家;居住,人均面积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文盲率大幅缩减……
虽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但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5年的24.9%提高到2010年的46.8%。
经济收入的增加随之带来生活的丰富多彩。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在北京,2008年城镇居民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比20年前增加了22分钟;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丰富城镇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
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已经成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行动,改善民生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老百姓的生活变奏曲还将继续。当这些未来的曙光照进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沧桑记忆中,身处历史和未来之中的我们不由百感交集,展望未来,下一个百年必然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活力,也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考验,我们有理由期待着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的到来。
曾多次来华的《纽约时报》前总编辑托平见证了中国的变化,他称“新旧中国的变化看起来就像一部科幻小说。”
从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百年来,中国速度与中国成就所演绎的巨大变迁,使几代人萦绕心头并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浓缩了西方百年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犹如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中,不可避免要遭受同样浓缩在这一进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困扰。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充分的应对之策。
开放之路
1978年冬,一个寒夜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包产到户”契约上摁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从根本上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开放从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再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
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29740亿美元。1979年至2010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483.8亿美元。迄今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进一步增强,建交国达172个,“金砖五国”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二十国集团会议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在破茧而出。
胡锦涛主席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伟大历程时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生活变奏
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肚子问题”到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吃出健康;从出门全靠两条腿到上天、下地等,可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及方式越来越多……伴随中国的百年巨变,老百姓生活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范围从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到休闲娱乐等众多领域。电话,几乎人均一部;汽车,大批进入寻常百姓家;居住,人均面积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文盲率大幅缩减……
虽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但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5年的24.9%提高到2010年的46.8%。
经济收入的增加随之带来生活的丰富多彩。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在北京,2008年城镇居民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比20年前增加了22分钟;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丰富城镇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
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已经成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行动,改善民生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老百姓的生活变奏曲还将继续。当这些未来的曙光照进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沧桑记忆中,身处历史和未来之中的我们不由百感交集,展望未来,下一个百年必然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活力,也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考验,我们有理由期待着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的到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