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资本收益分配概述

一个企业的收益分配不仅影响其筹资、投资决策,而且还涉及国家、企业、投资者、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涉及企业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 局部利益等关系的处理与协调。

国有资本收益是指注册的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国有资本收益。国有资本收益应按《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分配。

 一、资本收益分配的对象

(一)企业资本的基本构成要素

1、所有者投资,包括货币资本所有者投资和人力资本所有者投资;

2、债权人借款;

3、政府代表国家对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的投资;

(二)企业资本收益的分配对象

从理论上说,企业资本收益分配对象是上述各资本要素带来的收益之和,即息税前利润(EBIT)。

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广义的资本收益分配的对象:EBIT

狭义的资本收益分配的对象:净利润

二、资本收益分配的原则

(一)按顺序分配的原则

按顺序分配的原则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确保企业债权人的收益;第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确保国家的收益;第四,确保企业优先股股东的利益。

(二)按比例分配的原则

按比例分配是指属于同一分配顺序的各项目之间的分配必须按比例进行。国家规定有比例的,按国家规定比例执行,没有规定比例的,应由企业规定合理的比例。

(三)按政策分配的原则

资本收益分配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

次外,还包括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分利与积累并重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三、资本收益分配的顺序

收益分配程序是指特定企业根据法律、法规或规定,对本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分派必须经过的先后步骤。

企业资本收益分配的顺序主要包括息税前利润分配、利润总额分配和税后利润分配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息税前利润的分配

息税前利润的分配主要包括支付债务资本的利息和利润总额的计算两个部分。

第二步:利润总额的分配

利润总额的分配主要包括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利润计算三个部分。

第三步:税后利润的分配

税后利润的分配主要包括各种盈余公积提留和各种股利的分配两个部分。

四、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项目及顺序

(一)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项目 

1、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盈余公积金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按照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当盈余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继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大会根据需要决定。

2、公益金。公益金也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专门用于职工计提福利设施建设。公益金按照税后利润的5%10%的比例提取形成。

3、股利(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要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后。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无利不分”的原则。但若公司用盈余公积金抵补亏损以后,为维护其股票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但支付股利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二)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顺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分配层次性、法定比例。

 

西藏民族学院  财经学院  会计教研室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