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资本收益政策核心

一、股利分配当事各方的利益要求

1、企业股东的利益要求

1)股东投资收益的构成与计算

股东投资于股票的收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资本利得,即股票买卖价格的差异,用(Pt-P0)表示,二是股利收益。这样,股东的投资收益率(Rt)可表示于下:

2、企业股东的利益要求

1)控股股东及关联股东的利益要求

当现实的股利分配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或股东对企业的影响权利,这类股东通常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企业的影响,而对现实股利的偏好相对有限。而当现实的股利分配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或股东对企业影响相关性不大时,他们才会看重现实的股利分配。

2)零星股东的利益要求。

相对于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而言,零星股东主要看重现实的股利分配以及近期的股票变现收益(即资本利得)

(二)企业债权人的利益要求

1、短期债权人的利益要求:企业支付股利后的留存盈余足以能够偿还企业的短期债务。

2、长期债权人的利益要求:企业股利的分配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及长期偿债能力。

(三)企业员工和管理当局的利益要求

通常倾向于企业支付较低的现金股利,以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

二、影响股利政策制定的相关因素

影响股利政策制定的四大因素表

法律因素

资本保全限制

企业积累限制

净利润限制

无偿债能力限制

超额累积利润限制

企业因素

盈余的稳定性

资产的流动性

举债能力

投资机会

资本成本

偿债需要

股东因素

股东的税负

股东的股权稀释

其他因素

债务合同约束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

重置实物资产的考虑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限制。即规定企业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

2、企业积累限制。即规定企业必须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出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

3、净利润限制。即企业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以发放现金股利,以前年度亏损必须足额弥补。

4、无偿债能力限制。美国有些州的法律规定,禁止缺乏偿债能力的企业支付现金股利。无偿债能力包括两种含义:一是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了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二是企业不能向债权人偿还到期债务。无偿债能力限制在我国尚未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但在企业长期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的相关条款中已有所涉及。

5、超额累积利润限制。由于股东接受现金股利交纳的所得税率高于其进行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于是一些国家规定企业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企业的保留盈余超过法律许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税收。

(二)企业因素

1、盈余的稳定性。

盈余相对稳定的企业有可能支付较高的股利,而盈余不稳定的企业一般采用低股利政策。因为盈余不稳定的企业,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将更多的盈余用于再投资,以提高企业的权益资本比重,减少财务风险。

2、资产的流动性。

由于股利代表现金流出,企业的现金状况和资产流动性越好,其支付股利的能力就越强。否定反之。

3、举债能力。

具有较强举债能力的企业,由于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资金,有可能采用较为宽松的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企业则不得不留成盈余,因而采用较紧的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为而往往少发放现金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留成下来进行再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保留大量盈余的结果必然是大量资金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

5、资本成本。

与增发普通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花费筹资费用,其资本成本较低,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

6、偿债需要。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企业,可能通过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筹集偿债需要的资金,也可以用保留盈余偿还债务。如果举借新债的资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而难以进入资本市场时,企业也应当减少现金股利的支付。

(三)股东因素

1、股东的税负

1)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差异

当股东与公司投资的预期报酬率相同时,若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宜多派股利,反之则应多留少派。

2)股利收益税与资本利得税的差异

若股利收益性>资本利得税,宜多留少派,反之,则宜少留多派。

2、股东的投资机会

当股东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且预期投资收益率高于企业以留存收益对短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时,宜少留多派,反之,则宜多留少派。

3、股东的股权稀释

一般而言,高现金股利,可能导致留存收益减少,这意味着企业发行新股的可能性较大,进而可能导致原有股东控制权的稀释。

(四)其他因素

1、债务合同约束;

2、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

3、重置实物资产的考虑。

 

 

西藏民族学院  财经学院  会计教研室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