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小结 一、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 营运资金也称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营运资金因其较强的流动性而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润滑剂和基础,在客观存在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不同和不确定的现实情况下,企业持有一定量营运资金十分重要。 营运资金的特点体现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特点上。流动资产具有投资回收期短、流动性强,且具有并存性、波动性等特点;流动负债具有融资速度快、弹性高、成本低、风险大等特点。 二、现金 现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 现金的持有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现金的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和短缺成本。 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运用成本模式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时,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存货模式是将存货经济定货批量模型原理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其着眼点也是现金相关总成本最低。在此模式下,只考虑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固定性转换成本,由于二者同现金持有量的关系不同,因此存在一最佳现金持有量,使得二者之和最低。 现金日常管理包括现金回收管理、现金支出管理和闲置现金投资管理。 三、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 (1)机会成本,即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机会成本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 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赊销业务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即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3)坏账成本。即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的收账政策三部分内容。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 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 其一,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 其二,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其三,客户的资信程度,可用“5C”法对其评估。 对信用标准进行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客户拒付账款的风险,即坏账损失率;二是具体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信用条件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等。企业在确定信用条件时,应当权衡利弊得失,即考察信用条件所带来的销售增加同由此付出的成本代价的关系,争取使收益大于成本。企业还应根据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信用条件。 收账政策亦称收账方针,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主要包括收账程序、收账方式等。企业制定收账政策时,要注意把握宽严程度,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量确保在不丧失客户的情况下收回账款,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企业在进行收账款日常管理时,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2)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3)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 (4)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四、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 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存货成本包括: (1)进货成本。进货成本主要由存货的进价成本、进货费用及采购税金(如进项税额)三方面构成。 (2)储存成本。即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费(以贷款购买存货的利息成本)或机会成本(以现金购买存货而同时损失的证券投资收益等)、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残损霉变损失等。 (3)缺货成本。指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产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经济进货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决定存货经济进货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性进货费用(简称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简称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不同的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呈现着不同的变动关系。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的进货批量,使成本总和保持最低水平。 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 存货日常管理包括存货储期控制和存货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其次,根据上述标准对A、B、C三类存货进行具体划分。最后,在对存货进行ABC分类的其础上,企业应分清主次,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
西藏民族学院 财经学院 会计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