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分享会围绕财经学院暑期组织学生深入边疆基层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展,由“三下乡”负责人宣讲和互动交流两部分组成。学院四支实践团队负责人分别就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过程、特色亮点、个人收获及体会等方面依次上台进行了详细介绍。
“边关石榴籽”同心团的负责人研究生张涵予向大家介绍了团队深入自治区错那市勒布沟,通过实地生态环境调研、收集数据、评估生态项目、撰写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等形式,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问题,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当地政府的生态决策提供参考,带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促进措那市的绿色发展。
“我们在一起”格桑花宣讲团负责人燕娜讲述了她带领团队成员奔赴拉萨、墨竹工卡县、岗巴县、扎囊县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宣讲活动,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进行党的政策、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宣讲。通过举办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将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当地居民,提高居民对党的政策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青言驻村行”雪域青年团负责人郝宇露介绍了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题;深入拉萨市林周县和墨竹工卡县的乡村,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普通话推广教学,同时学习和传承“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江孜藏毯非遗调研团负责人刘晓丽带领团队以“毯上经济,织就振兴”非遗传承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传承人、非遗电商赋能专题讲座、参与制作等方式,全面掌握江孜藏毯非遗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积极宣传江孜藏毯非遗文化,提高公众对非遗保护的意识。
此次分享会使现场学生深入理解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感受到一定要亲身实践、积极实践,去一线收集资料,用足迹丈量祖国的土地,将实践报告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专业知识赋能边疆发展。正如会上负责人分享介绍的:扎西爷爷说的“房子再大,没有祖国的疆域大;酥油茶再香,没有民族团结的茶更浓”。通过实践团队的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珍惜青春时光,积极投身到西藏城乡融合发展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文:龙德爱、吉觉依西/图:燕娜/审核: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