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师资力量
  • 学院动态
  • 教学科研
  • 团学工作
  • 党建与思政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建设
    • MPAcc教育
    • 应用经济学
    • 税务专业学位硕士
  • 毕业生风采
您的位置: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4-06-05 信息来源:财经学院  浏览次数:4098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培养目标
1.政治理论素质。本培养点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全面、准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与问题、民族地区财政金融理论与问题的研究。
2.专业基础理论。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完成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谙熟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宽阔的研究视野和博大的学术胸怀,扎实掌握本培养点教育教学所要求的专业理论。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民族经济学、高级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西藏经济理论问题研究、公共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经济学、经济应用数学、中级统计学、政治经济学、税收经济学等专业基础理论。
3.科研实践能力。本培养点为满足我国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对经济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善于将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成为精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经济管理才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踊跃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相关科研教学工作,同时,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有一定数量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且这些研究成果应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财政金融等两大研究方向的理论实践领域。
4.身心健康。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具有强烈新型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全面务实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谦和乐观的处事态度、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基础、娴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及特色
(一)培养方向与内容
1.方向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理论与问题研究
内容:(1)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2)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3)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等。(4)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5)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6)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7)民族地区生产力布局问题研究;(8)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9)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法律制度研究。
2.方向一:民族地区财政金融理论与问题研究
内容:(1)民族地区社会主义财政经济理论研究;(2)民族地区财政预决算实务问题研究;(3)民族地区财政史研究;(4)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5)民族地区财政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研究等;(6)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研究;(7)民族地区金融投资实务问题研究;(8)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史研究;(9)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等。
(二)特色
本培养点的特色首先体现在课程结构上,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学术动态;其次本培养点高度重视学生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践环节的严格训练,通过参观调研、交流学生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学制和学位
学制3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者,要在每年6月份提出申请,填写《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延长申请表》,报财经学院初审、研究生处审核,学生无正当理由延长学制的视为自动退学。
本培养点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详见附表2)
(一)公共学位课4门,316学时,11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二)专业学位课6门,255学时,15学分。
(四)专业方向课4门,136学时,8学分。
(五)专业选修课3门,102学时,6学分。
以上总计为809课时、40个学分
 
五、专业实习(实践)与学术活动
(一)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必须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阅读本学科所规定的经典文献,写出不少于50万字的手工读书笔记,并完成不少于50万字的电子文献综述。
(二)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不少于3次(拟安排在第2、3、4、5学期)的学术报告(含学术沙龙),完成不少于2次(拟安排在第2、4学期)文献阅读或调研报告(心得体会)交流。
(三)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必须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34学时的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结束后,须撰写实习、实践报告,由指导老师给出考核成绩,报财经学院存档。
(四)本培养点要求学生在读期间的每个寒暑假均要开展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社会调研并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本培养点将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赴藏开展教学科研实践和其他教学科研交流,并完成不少于10000字的实践报告或交流总结,合格者记2学分。对于因故确实不能赴藏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同学,必须选择民族地区开展相同时间、相同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不少于10000字的实践报告或交流总结,合格者记2学分。
(五)对于不能及时完成前四项专业实习与学术活动任务的同学,将不能参加各项评优活动。
 
六、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
(一)本培养点培养方式和原则
1.本培养点采用在学科培养点统一领导下,导师指导组集体决策与导师个人具体执行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组群体优势和导师个人专长。
2.本培养点将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贯彻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学习并重原则,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立志为国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勤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本培养点教学工作突出教书育人与科研相结合,体现研究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二)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1.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专业敏感性,对问题发展有科学、严谨的方向性判断能力。
2.能独立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具有独立完成高质量文献综述的能力,对文献综述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具有逻辑归纳能力、提炼升华能力。
3.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综合素质。
4.具备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在校期间,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积极承担并及时完成导师指导组与导师个人交办的科研任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省级(含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含1篇)以上(必须是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
(三)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必须集中在本培养方案确定的研究方向内,硕士学位论文论题要必须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立论正确,方法科学,观点新颖,有独立见解和创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分析讨论必须有充裕的文献基础和严谨的逻辑关系。
2.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必须在全面反映本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并全面反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
3.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参考文献原则上不少于40个(并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必须接受“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检测,达到学校规定要求;必须虚心接受导师或导师组的意见。
4.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必须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参加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处安排校内外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匿名评审,评审结果达到合格的同学,由导师指导组根据学生完成本培养计划规定的其他学习实践研究任务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对于毕业论文匿名评审不合格的同学,或者毕业论文匿名评审合格、但未能完成本培养计划规定的其他学习实践研究任务的同学,导师指导组将建议该生推迟毕业。
(四)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及答辩要求
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写出足够数量的相关读书笔记和文献综述,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2.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与答辩会。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开题报告答辩合格者方能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凡是通过答辩环节并确定下来的研究问题(论文题目),在撰写过程中原则上不能变更。
3.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报告,并在导师指导下完善论文结构、思路和观点。研究生必须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位论文撰写,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4.论文评阅和答辩。根据教育部及学校规定,在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处指导下组织本专业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开展论文答辩。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合格的同学将由答辩委员会建议西藏民族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该生法学硕士学位,对于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同学将由答辩委员会要求学生限期修改后参加答辩。
5. 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开题报告;第3学年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第六学期的3月中旬预答辩,第六学期的5月中旬答辩。
 
七、必读书目
1.资本论,卡尔·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6年。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72年。
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著,人民出版社,1958年。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
6.制度经济学,康芒斯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
7*.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著,商务印书馆,1990年。
8.国际经济学,彼得·林德特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9*.发展经济学,马尔科姆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
10*.经济学》,斯蒂·格里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
12.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李斯特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
13.文化模式,本尼迪克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
14.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斯基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社会学,戴维·波谱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6.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
1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等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民族学通论,林耀华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年。
19*.中国民族概论,宋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世界民族概论,李毅夫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
21*.社会主义经济论稿,孙冶方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2.新人口论,马寅初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于光远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4.中国经济原理,王亚南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5.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卓炯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6.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蒋一苇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刘国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8*.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厉以宁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9*.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吴敬琏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0.民族经济学教程,施正一主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31.民族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论坛》,施正一主编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
32.开拓与发展――民族经济学20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研究会等著,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陈东琪等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4.政治经济学新编,洪功翔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35.当代中国经济学,卢希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6.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王必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7*.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洪银兴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
38.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清震著,民族出版社,2004年。
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40*.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1*.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柯武刚,史漫飞著,商务出版社,2002年。
42.国际经济学(第六版),克鲁格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3*.经济学(第18版),保罗·萨缪尔森著,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2004年。
44*.宏观经济学,N·格里高利·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5.福利经济学,[英]庇古著,金镝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
46.财政学,寇铁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47*.公共经济学,杨志勇、张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历年“中国财政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9.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美)著,商务出版社,2004年。
50.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研究,王国清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51.税式支出研究,刘蓉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52*.财政学,哈维·罗森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53*.货币金融学(第五版),米什金(美国)著,李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4*.公司理财(第六版),斯蒂芬A·罗斯等著,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55*.投资学精要(第四版),兹维·博迪等著,陈雨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6*.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理查德·M·莱维奇著,施华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7*.金融学文献通论(宏观金融卷、微观金融卷),陈雨露,汪昌云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8*.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9*.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张杰著,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60*.中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经济学,张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1*.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张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2*.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张杰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
63*.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张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4.民族经济学大纲,刘永结,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5.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刘永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注:带 * 号者为精读书目  
附1: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2:课程设置和学分
 
附1:                 教 学 计划 进 程 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分
开 课 学 期
考 核
方 式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考试
考查
1
学位课程
公共课
1 英语
204
6
√
√
 
 
 
 
√
 
 
2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
 
 
 
 
 
√
 
 
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4
2
 
√
 
 
 
 
√
 
 
4
专业学位课程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1
3
√
 
 
 
 
 
√
 
 
5
5 中级微观经济学
51
3
√
 
 
 
 
 
√
 
 
6
6中级宏观经济学
51
3
 
√
 
 
 
 
√
 
 
7
7民族经济学
34
2
 
√
 
 
 
 
√
 
 
8
研究方向课
方向一
1.1西藏经济研究(1—2)
34
2
 
√
 
 
 
 
√
 
 
9
1.2产业经济学
51
2
 
 
√
 
 
 
√
 
 
10
1.3公共经济学(1—2)
51
2
 
√
 
 
 
 
√
 
 
11
1.4经济应用数学(1—2)
34
2
√
 
 
 
 
 
√
 
 
12
1.5中级计量经济学
51
3
 
√
 
 
 
 
√
 
 
13
1.6 制度经济学
34
2
 
 
√
 
 
 
√
 
 
14
方向二
2.1西藏经济研究(1—2)
34
2
 
√
 
 
 
 
√
 
 
15
2.2货币银行学
34
2
 
 
√
 
 
 
√
 
 
16
2.3公共经济学(1—2)
34
2
 
√
 
 
 
 
√
 
 
17
2.4经济应用数学(1—2)
34
2
√
 
 
 
 
 
√
 
 
18
2.5中级计量经济学
51
3
 
√
 
 
 
 
√
 
 
19
2.6 制度经济学
34
2
 
 
√
 
 
 
√
 
 
20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十三门 课 程 选 三 门 共 六 学 分) 
1 中级统计学—方向(1—2)
34
2
√
 
 
 
 
 
 
√
 
21
2 区域经济学
34
2
 
 
√
 
 
 
√
 
 
22
3 投资经济学
34
2
 
 
√
 
 
 
√
 
 
23
4经济理论与政策
—方向(1—2)
34
2
 
√
 
 
 
 
 
√
 
24
5 国际经济学—方向(1—2)
34
2
 
 
√
 
 
 
 
√
 
25
6经济管理与政策
—方向(1—2)
34
2
 
 
 
√
 
 
 
√
 
26
7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方向(1—2)
34
2
 
 
 
√
 
 
 
√
 
27
8政治经济学
—方向(1-2)
34
2
 
 
 
√
 
 
 
√
 
28
9经济法学研究
—方向(1-2)
34
2
 
 
 
√
 
 
 
√
 
29
10税收经济学
—方向(1-2)
34
2
 
√
 
 
 
 
 
√
 
30
11预算理论与实践
    —方向(1-2)
34
2
 
√
 
 
 
 
 
√
 
31
12国债理论与实践
—方向(1-2)
34
2
 
 
√
 
 
 
 
√
 
32
13区域金融问题研究
         —方向(1-2)
34
2
 
 
 
 
 
 
 
√
 
 
13
 
 
 
 
 
 
 
 
 
 
 
 
 
 
 
 
 
 
 
 
 
 
 
 
合 计
800
39
 
 
 
 
 
 
 
 
其它要求
文献阅读与学术交流
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开题;第3学年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第六学期的3月中旬预答辩,第六学期的5月中旬答辩。
 
 
 
 
 
 
 
 
 
 
附2:        课 程 设 置 和 学 分(以附表1为准)
序号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分
备 注
1
学位课程
公共课
1 英语
204
6
 
2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4
2
 
4
专业学位课程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1
3
 
5
5中级微观经济学
51
3
 
6
6中级宏观经济学
51
3
 
7
7 民族经济学
34
2
 
8
研究方向课
方向一
1.1西藏经济研究(1—2)
34
2
 
9
1.2产业经济学
51
2
 
10
1.3公共经济学(1—2)
51
2
 
11
1.4经济应用数学(1—2)
34
2
 
12
1.5中级计量经济学
51
3
 
13
1.6制度经济学
34
2
 
14
方向二
2.1西藏经济研究(1—2)
34
2
 
15
2.2货币银行学
34
2
 
16
2.3公共经济学(1—2)
51
2
 
17
2.4经济应用数学(1—2)
34
2
 
18
2.5 中级计量经济学
51
3
 
19
2.6制度经济学
34
2
 
20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十三门 课 程 选 三 门 共 六 学 分) 
1 中级统计学—方向(1—2)
34
2
 
21
2 区域经济学—方向(1—2)
34
2
 
22
3 投资经济学—方向(1—2)
34
2
 
23
4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1—2)
34
2
 
24
5 国际经济学 —方向(1—2)
34
2
 
25
6经济管理与政策—方向(1—2)
34
2
 
26
7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方向(1—2)
34
2
 
27
8政治经济学—方向(1-2)
34
2
 
28
9经济法学研究—方向(1-2)
34
2
 
29
10税收经济学—方向(1-2)
34
2
 
30
11预算理论与实践—方向(1-2)
34
2
 
31
12国债理论与实践—方向(1-2)
34
2
 
32
13区域金融问题研究—方向(1-2)
34
2
 
 
13
 
 
 
 
合 计
800
39
 
 
                                             2013年6月20日修订
                                             2013年9月再次微调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