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师资力量
  • 学院动态
  • 教学科研
  • 团学工作
  • 党建与思政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建设
    • MPAcc教育
    • 应用经济学
    • 税务专业学位硕士
  • 毕业生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财经学院邀请中山大学郭立新教授作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核心的形成过程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05-18 信息来源:财经学院  浏览次数:2152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引导我院研究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023年5月17日晚,财经学院邀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教研室郭立新教授为我院研究生作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核心的形成过程》,财经学院150余名研究生、民族研究院10余名考古专业本科生及余小洪博士等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陈爱东教授主持。
  郭立新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核心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从定居农耕社会成长为国家文明的过程。中国历史优秀文化和伟大文明,都离不开民族交流交融和共同体的构建。
  首先,郭立新向同学们讲述了农耕的产生,中国是世界最早的稻作新石器革命的发祥地,其中独立走完新石器革命全程,到达终点并结出硕果的是洞庭平原的彭头山文化,同时这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完全放弃狩猎大型野兽的新石器早期文化。而农耕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天文历法与地理知识的产生,并因为稻作生产和社会分工等经济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社群规模的扩大与早期国家文明的形成。
  其次,郭立新详细介绍了城的起源与演进、长江中游的冶炼技术,石家河先民的炼缸冶炼技术与专业化生产能力,指出长江中游以屈家岭——石家河为代表的文明,是世界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原生国家文明之一,创造了多项世界文明奇迹。
  最后,郭立新从王国文化的兴起、文化融合及溢出效应、长途贸易的兴起及草原与农耕区的互动等角度,向同学们讲述了各区域精神文化的融合与趋同,逐步形成了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爱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场讲座从历史的视角,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生动科学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对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史,提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术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次高水平的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学术报告。

 

                    文:牛玉鸽/图:杨冰艳、牛新豪/审核:陈爱东/编辑:任怡璇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