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 转型发展
为建设一流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西藏民族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5年9月14日)
杜建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西藏民族学院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和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区各族人民欢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西藏民族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了!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的西藏工作新的里程碑,开辟了我们党治藏方略的新纪元,会议的时机很好,主题鲜明,举措务实,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西藏工作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明确了以“一个高举、一个指导、两个坚持、一个着眼点和着力点、四个坚定不移、四个确保”为主要内容的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提出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充分认识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推进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掌握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努力实现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提出了“三个特别”(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工作要求和政治标准。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当前,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好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政治任务,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做好西藏工作、建设美丽西藏和建设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自觉投入到学校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凝心聚力,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
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和重要原则,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总结回顾西藏民族学院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7年,中共西藏民族学院委员会召开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内涵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经受了“3.14”严峻考验,民族团结不断巩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面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人才需求的艰巨任务,面对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严峻形势,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中共西藏民族学院第十届党委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教育工委、区教育厅、陕西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关怀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各族师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完成了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和“十二五”规划的“一四八一”[1]改革发展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学校以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学科特色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彰显。硕士学位点建设实现了数量扩张和质量逐步提高,博士学位点纳入自治区授权建设单位,建设了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增加到48个,并获批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积极推进“科研兴校”战略,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有了突破,年均科研经费大幅增加,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大幅增长,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广分层次分类型教学,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高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
(二)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学校大幅增加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7亿元,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投入8000余万元,综合实验楼、拉萨教学实践基地等重大基建项目建成,教学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加强图书情报工作,校园网网络平台通过教育部验收,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启动;以构建和谐后勤、绿色后勤、育人后勤为目标,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增强保障能力,美化育人环境,2013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三)队伍实力显著提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队伍总量稳步增加,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者占68.5%,有高级职称者占42.9%;涌现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受聘国内名校博士生导师6人,打造了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团队4个,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四)民族团结日益巩固
学校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以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文化沁润、服务保障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继续深化“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每年三月设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建立以活动月为主要时段、贯穿全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感动民大”活动,开展“校园十大民族团结进步之星”评选活动,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形成各民族师生一家亲的和谐氛围;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文化沁润、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形成了以“春华秋实”校园文化节为品牌、各类文化活动齐头并进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打造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学校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校团委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五)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群团组织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大学生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共发展师生党员8120人,全校党支部达到159个,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党组织全覆盖;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全面整改“四风”“两问题”,不断强化“两个责任”,创新廉政文化教育载体,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四观”“两论”和反分裂斗争集中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做到规定动作严要求,自选动作有特色,取得了专题教育的明显成效。先后派出五批一百多名党员到阿里地区改则县、普兰县参加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派出两名党员到昌都地区担任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党委的表彰;同时积极服务于陕西本地,先后派出五名驻村工作队员参加咸阳市驻村工作。
同志们、代表们!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历程令人鼓舞,发展成绩令人自豪。2008年9月15日,学校成功举办五十年校庆庆典,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发来贺信,高度评价学校的办学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中央部委、陕西省、咸阳市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体共产党员和各族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上级党组织和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老一代民大人,和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条战线的全体共产党员、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致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页。回顾五十七年的发展历史,学校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取得了特殊的历史成就。尤其是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设和发展好西藏民族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注入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的办学宗旨,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长治久安,是学校长期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老西藏精神”和“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践行“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依靠广大师生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为学校办学指明了前进道路。这些经验和体会,是经过长期探索并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积累,是对过去做法的高度凝练,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回顾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面对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基层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适应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解决西藏实际问题、重大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学科特色还不够鲜明,实现与内地高校同步发展仍然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制定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实现学科整体转型,加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与全国高校同步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紧紧抓住难以多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都为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在60多年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党的治藏方略,尤其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为我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西藏建设“两屏四地”的战略目标,为西藏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指明了战略方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有关精神,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杜青林同志关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办学理念”和陈全国书记关于“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指示,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学校纳入陕西援藏规划的重大举措,都为我们学校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我们要坚决维护校园稳定。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复杂形势,都是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考验。要深刻认识校园稳定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稳定安全的校园,就没有学校事业的发展,就没有育人质量的保证。确保校园稳定,根本在于加强反分裂斗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教育,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打好主动仗。
我们要全面推进转型发展。高等教育的升级转型、学科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我们要主动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通过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西藏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在人才队伍总量饱和的前提下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提升教育质量,与内地高校同步发展。
站在西藏民族大学未来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机遇和挑战,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任务,推动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特色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在内地为西藏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学校工作更加贴近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国家、为西藏培养更多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战略”(调整结构,转型发展),贯彻“一个要求”(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定位“三个方向”(服务国家治藏方略,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抓牢“三件大事”(稳定、发展、改革),用好“两个抓手”(一手抓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一手抓应急处突和常态工作相结合的稳定安全长效机制),把握“六个重点”(学科建设、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基层基础、五教创新、依法治校),推进“六个工程”(民族团结教育工程、民大转型发展工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到2020年,为实现与全国高校同步科学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一流民族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今后五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1000人,其中研究生规模达到1000人,重点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发挥好干部培养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继续做好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挥学科优势,重点加强“一心一地两所”(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亚研究所、西藏旅游研究所)研究基地建设,吸引充实高素质师资力量,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完成新校区建设和陕西省对口支援规划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办学根本任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守住主阵地,占领新阵地,打好主动仗。
三、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主要任务
(一)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保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稳定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族团结是学校稳定安全的根本保障,和谐发展是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目标任务。
构建维稳长效机制。将“保稳定”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应急处突与常态工作相结合的维稳长效机制,全面构建防控封堵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以稳定安全指挥中心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信息渠道、信息研判、快速应对、督查落实为重点,以全员动员、落实责任、确保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敏感时段、节点和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二三四”应急处突机制[2]的作用。在常态工作中,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导向,以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把日常管理、服务、教育、稳定工作延伸到班级,探索建立“一二三”班级常态化管理机制[3]。
全面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载体和方式,建设并发挥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的新机制,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进、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汇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区内区外等资源,继续打造每年三月集中开展并辐射全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品牌活动,不断增进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方针不动摇,深刻认识达赖集团破坏西藏发展稳定、图谋分裂的反动本质,深刻认识其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险恶用心,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的方针,紧紧依靠广大师生,不断深化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确保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全面胜利。持续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尤其是每年九月份集中开展并覆盖全年的“反分裂反渗透专题教育”活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贴近师生思想实际,贯穿育人全过程,融入教学各环节,筑牢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自觉抵御达赖集团的渗透活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体现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推进内涵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特色,建设一流学科专业。着眼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坚持前瞻性、创新性和适应性原则,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着眼于增强学科特色,凝练学科方向,统筹学科资源,实施学科扶持培育计划,加强藏学、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重点突破,推进学科整体转型。着眼于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积极做好新增学位点基础工作,加大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培育建设工作,力争未来五年实现博士学位点零的突破。立足于就业,着眼于专业优化和调整,适度控制专业规模,分类指导,扶持长线专业和特色专业,加强理、工、医和管理专业建设,大力发展西藏经济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专业。
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以优势学科群为依托,抢抓“2011计划”战略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的原则,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创新机制,深化协同,立足西藏区域发展,加强校地、校企间的深度协作,深化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能力。大力推进医教协同发展,加强大医科学科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部校共建工作,推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进程,深刻把握西藏对外文化传播和新媒体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提高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一地两所”为基础,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整合优质资源,瞄准西藏需求,建设一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区域问题研究基地。
提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探索和建立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实施“五教创新”,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教学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化,强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实践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加强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落实,积极探索各民族学生、区内外学生混合编班制度,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教考分离。大力实施高水平研究生培养计划,加强藏学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与科学研究的支持,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开展通识教育,重建预科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人心所向,改革是激发活力和创造性的动力之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求变,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定编定岗,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分类管理、明确职责,建立以实绩为主要内容、民主考评为主要形式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研究制定适应发展需要的新办法。构建校、院、系三级建制、两级管理体系,重心下移,理顺学科分类与行政管理单位关系,强化教学科研单位实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教研室职能,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统筹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维稳安全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建立科学合理、便捷高效、方便师生的工作流程图,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按高等教育规律办事,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按照全面依法治校的要求从严治校,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管理纪律,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建设现代大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请进来,送出去”方针,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联系,探索建立校地战略合作新模式。加强与陕西省及咸阳市、秦汉新城的沟通联系,切实用好用足陕西省全面支持学校发展政策,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时为当地服务。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受援工作模式,加强与对口支援高校的学科、科研合作和人才引进交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印孟缅经济带、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领域,加强与南亚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争取与南亚高校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关系。
(四)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为着力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不断加大对我进行反宣渗透的新情况,针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不动摇,坚持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和网络舆论引导不放松,积极引导师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思想宣传有纪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工作。把握好网络传播的“时、度、效”规律,加强兼职网络评论员队伍和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机制,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构建大宣传格局,落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克服业务工作和政治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守住主阵地,占领新阵地,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继续探索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模式,坚守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三进”基础上,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建设网络思政课堂、思政交流平台,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打好主动仗。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机制,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结合起来,丰富育人工作内涵,提高育人工作水平。
探索学生工作新机制。强化服务理念和学生主体理念,把学生管理从行为管理向思想教育、学业进步、素质提高、服务成才方面转移。坚持党委统揽,学生工作部牵头,校内各单位协同发力,加强学生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骨干作用,开创学生管理新格局,探索学生管理新机制。坚持分类管理,加强家校协同、校地协同,全面了解学生,全方位关心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管理。强化班级建设,发挥学生组织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真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民大校园文化。加强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管理,确保课堂、论坛、讲座、学术研究等内容健康、导向正确。加强对校训、学校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诠释,加强校史研究,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优良传统。继续打造“春华秋实”校园文化节这一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发挥文化沁润育人的作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加强校史馆、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西藏主权归属和人权状况展览馆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于一身的教育基地。
(五)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新老校区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原则,科学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新校区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全面改造老校区水、暖、电、网络、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服务能力。
完善教学设施。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统筹实验室建设规划,整合实验室现有资源,加大基础实验室建设,构建实验教学新平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实验室使用效益;加大科研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服务学科和教学的作用。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打造学习、管理、服务新平台。以服务学科建设为导向,加强图书信息资源建设。
(六)以提高党建水平为目标,夯实学校发展的思想基础
做好学校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创新学习载体和学习模式,不断增强学习实效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学习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学校党委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党支部工作内容和方式,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中建立党支部,让高年级党员担任低年级党员的党支部书记,把党的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基层组织单元拓展。坚持控总量、优结构、提质量,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把综合素质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在高级知识分子、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少数民族师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以党建带团建,把党的建设延伸到群团组织,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团代会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落实老干部待遇,提高对老干部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老干部党员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四风”整治,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实践和制度成果,大力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民大办学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学校一切管理服务工作的成效交由师生评判。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推进转教风、转学风、转作风,用党风带动教风和学风。
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源头治理,强化权力制约,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对涉及人财物管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要着力抓好内控制度建设,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健全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加强“四支队伍”建设,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坚持党管干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打造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的干部队伍。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探索建立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管人才,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挥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帮扶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凝聚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打造优势科研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合理学科梯队。认真落实教师各项待遇,进一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改革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强化职工队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职工队伍。
同志们,西藏民族大学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一流民族大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体民大人的共同理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追求、更加卓绝的拼搏,为完成本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各项任务,实现西藏民族大学新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1]“一四八一”改革发展任务,即围绕“一个根本任务”,实施“四个战略”,落实“八项主要工作”,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学校育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和质量立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制度创新等四大战略;重点推进人才队伍、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对外合作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八项主要工作;努力实现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型综合性西藏民族大学这一目标。
[2]“二三四”应急处突机制,即在执行层面创新“四举措”(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坚持一岗双责、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坚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稳定安全人人有责;坚持强化教育、加强管控、提高技防能力);在管理协调方面做到“三联动”(对象、环境、特点、规律与措施落实联动,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联动,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联动),在决策指挥层面实现“二统一”(指挥协调、信息报告、信息研判在稳定安全指挥平台上统一,应急预案在启动与应对上统一)。
[3] “一二三”班级常态化管理机制,即在技术手段上依托“一个平台”(班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工作方法上畅通“两条渠道”(双向流通的信息收集和舆情预警反馈渠道),在工作对象上强化“三个基础”(辅导员与班主任、学生党团组织、班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