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

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发布时间:2024-03-11 信息来源:科研处 浏览次数:95

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资助的西藏大气环境光信息处理及应用实验室、西藏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平台和奖补资金资助的多维空间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创建于2011年10月,2014年6月,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评估,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经过8年多的建设和运行,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实验用房17间,面积约1096多平方米,截止目前实验室设备建设及运行经费投入1300多万元。近5年重点实验室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研项目总经费485万元。

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一个文理交叉,多学科融合,开放型的实验室,主要由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实验室以解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长远问题为出发点,树立服务于地方的理念,坚持面向西藏、服务于西藏,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遥感等现代科技技术解决西藏的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问题、遥感与西藏地区地表监测问题、西藏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

实验室共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汇集了大数据与知识图谱应用,图形图像处理智能处理与建模、高原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传统建筑保护、藏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向的专家。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包括高精度立体成像建筑数据获取系统,光栅式三维彩色数据采集系统,三维彩色激光手持扫描仪, 3D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信息处理系统及开发平台,3D纹理处理与编辑等数据处理软件等。

实验室依托西藏民族大学和国内相关高校的科研力量,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西藏自治区民族区域特色,有效整合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等多学科资源,开展西藏民族文化新媒体创作与创新、西藏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及虚拟三维展示、西藏民族颅面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实现西藏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西藏民族特色文化数据库体系,形成信息技术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展现技术成效;开展民族文化数字化技术咨询及人员培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同时,利用西藏自治区的地域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借助民族文化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为开展文化交流与科研合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