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下午,由西藏自治区作协、《西藏文学》和我校文学院联合举办的西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作协副主席、《西藏文学》主编次仁罗布、副主席尼玛潘多、秘书长米玛、作家次仁央吉,作家出版社李宏伟,我校文学院院长王军君教授、徐琴教授、胡沛萍教授、魏春春副教授和青年教师刘妍,以及来自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师生和拉萨当地文学爱好者共二十余人参加,研讨会由次仁罗布主持。
研讨会围绕西藏文坛新崛起的三位青年诗人白玛央金、沙冒智化、洛桑更才的新诗集《一粒青稞的舞蹈》《光的纽扣》《流浪的八廓》进行了集中研讨。王军君教授认为,沙冒智化的诗更加主观化,跳跃性极强,想象力丰富,特别注重个人主观感觉的表达,他由藏语创作转向汉语创作,虽然还存在“汉语的表达”没有摆脱“藏语的思维”痕迹,但却给人以两种语言互鉴之中的创造性的惊喜,洛桑更才的诗则更加生活化,尤其是写拉萨的诗,散发着日常拉萨的生活气息,诗人就象一位游荡在拉萨大街小巷的一个“都市漫游者”,用心灵与拉萨对话,思考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同时诗人又有清醒的理性倾向,时有对民族传统文化中落后因子的理性批判,这是诗人的可贵之处;李宏伟认为,藏语给汉语诗歌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这种语言的陌生化对写诗有好处,但必须是自觉的;徐琴教授从文化共同场的角度对白玛央金的诗歌进行了点评,认为她诗歌里有着藏地独特的文化气息,同时她的诗歌有强烈的画面感和女性独特的叙事方式,又让她的诗歌有着很高的辨识度;胡沛萍教授认为,洛桑更才的诗歌充满了温暖与积极的力量,没有抱怨、埋怨等情绪的宣泄,具有诗的纯净与美的特点;尼玛潘多认为,几位诗人的汉语诗歌创作非常宝贵,如果在语法上更加讲究,诗歌水平会有更大提升;魏春春副教授认为,沙冒智化的诗歌充满了内心矛盾冲突,与他曾经的独特寺庙生活经历有关,让他的诗歌处于宗教与入世的内心挣扎之中;刘妍认为,沙冒智化诗歌自有一种智思,或困顿的救赎,或喜悦的宣泄,有生活经历中得到的心灵升华和顿悟,语言虽有不合语法之处,但情感的真澈弥补了语法之憾。其他与会人员也参与到讨论之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次仁罗布表示,本次研讨会是《西藏文学》首次为汉语创作的藏族作家举办的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的积极倡导和多方的支持下,能够顺利召开,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三位诗人均能够熟练使用汉藏两种语言进行创作,现已进入快速成长期,频有优秀作品面世,引起了区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成为活跃于西藏文坛的实力派诗人。
本次研讨会对三位藏族青年诗人而言,是对过去创作的小结,更是对未来创作的激励和唤醒,对于新时代西藏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再创辉煌,也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图:刘妍/审核:王军君/编辑: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