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132
体验一堂思政课
7月18日,实践团首站来到“两路”精神纪念馆。馆内,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沿着精心布置的展陈脉络,系统回顾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设的艰辛历史。
图1:实践团在“两路”精神纪念馆合影
成员们伫立凝视着泛黄的历史照片、珍贵的文献档案,认真观看生动的影像资料。当画面中呈现建设者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仅凭简陋工具开山凿石、架桥铺路,坚守筑路一线的场景时,成员们内心深受触动。实践团成员汪静仪感慨道,“通过这次参观,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领悟到‘两路’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这对我们当代青年来说,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此次参观,让成员们对“两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2:实践团成员拍摄馆内展板
采访三下乡师生
7月19日,实践团来到恩惠苑社区,采访了中山大学医学院来西藏开展三下乡活动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几位西藏民族大学三下乡重点团队的学生,了解他们对西藏成立六十周年发展变化的看法。
中山大学的带队老师指出,“随着党和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支持,西藏的医疗设备日益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叶宇桐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藏,这里的医疗水平、城市基础建设、旅游行业发展之快,远超我的想象。我非常期待毕业后能来到西藏工作,用自己所学助力西藏医疗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图3:实践团成员正在采访中山大学学生
不同身份的年轻人,从各自视角捕捉着西藏的发展印记。外来学子惊叹于这片土地的蓬勃活力,土生土长的青年则在生活细节中感受着时代的温度。
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卓玛拉姆谈到,“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冬天只能穿草鞋,脚冻得通红也没办法。”她低头看着脚上的运动鞋,眼里泛起笑意,“现在不一样了,衣柜里四季衣物齐全,保暖又时髦。餐桌上每天都有肉蛋蔬菜,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安居房,自来水、暖气一应俱全。这些年吃穿用住的变化,就像做梦一样。”从师生们的话语中,能真切感受到西藏在各方面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外界支援对西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图4:实践团成员及社区小朋友正在进行采访
此次实践活动,民大青年新媒体工作站“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抖音影像实践团”深入拉萨城关区的各个角落,通过亲身体验、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在经济、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对西藏发展成就的记录,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身为新时代大学生中的一员,何其有幸见证国家的繁荣发展以及边疆地区的巨大变迁。在未来,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传播西藏的发展故事,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5:实践团在恩惠苑社区开展采访活动
来源: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抖音影像实践团/初审:汪静仪/终审:索朗玉珍/编辑:佘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