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卫部 浏览次数:125
9月12日,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次旦玉珍以“筑牢安全基石 护航青春梦想”为题讲授2025年秋季学期安全教育第一课。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保卫部负责人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副书记参加。
次旦玉珍分别从坚守底线维护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居安思危保障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爱自我促进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遵规守纪防范意外事故与公共安全风险、掌握技能提升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等5个方面,结合国内高校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遇到各类风险如何防范提出指导性意见。
她强调,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安全责任“链条化”。学生管理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和维度上好“开学第一课”,给广大师生讲清楚讲明白我们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筑牢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二是要强化教育实效,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体系化”。各学院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学校“四化建设”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好相关安全教育工作措施,提高学生的“三个认识”和“五个认同”。三是要聚焦风险隐患,实现排查整治“精细化、前置化”。保卫部要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全覆盖、无盲区”的校园安全风险定期排查机制。对学校重点领域进行“过筛子”式的细致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账,立即整改,对账销号;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研判、早干预,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要注重协同联动,促进管理服务“一体化、人性化”。学工、保卫、后勤、宣传、网络系统等要根据“四化建设”工作要求,打破壁垒,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联动排查、处置和响应机制。遇到突发事件,要确保第一时间信息共享、第一时间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协同处置。同时管理要充满温度,服务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共同创建既安全稳定又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五是要加大保障投入,推进安全基础“标准化、智能化”。学校将持续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和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智慧安防”校园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监控、预警和处置能力,实现从“人防”为主向“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的转变。
会议传达学习了陕西省教育工委相关文件精神。
(文:付洋/图:胡建彬/审核:刘源/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