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新闻

08

2014-07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一行访问我校

来源:院办    浏览次数:10483

2014年7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助理、校办主任郑水泉,组织部副部长补利军一行3人访问我校。靳诺一行与学校领导座谈,双方深情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我校7年来的工作情况,共话友谊,并就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工作交换了意见。

7月7日上午,靳诺一行在学校党委书记刘洪顺、院长洛松德青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校史馆、西藏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展室、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学校基础设施。靳诺在参观过程中听取了学校领导对学校相关工作的介绍。下午,靳诺一行同学校领导,中国人民大学挂职干部钟兰芳,学校党委办公室、对外合作交流处、组织部、宣传部及相关二级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座谈会上,刘洪顺首先代表学校对中国人民大学领导表示欢迎,对人大多年来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洛松德青向来宾介绍了对口支援、学校整体工作及“更名、申博、新校区”三大重点工作情况。




靳诺高度评价西藏民族学院办学成就。她认为,西藏民族学院在民族高等教育格局中占有特殊位置,为西藏经济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谈到,此次到访西藏民族学院,进一步了解了西藏民族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成就,真切感受到了中央在民族高等教育谋篇布局中所展现的高度政治智慧;学校校园建设、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学科建设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令人印象深刻;学校以“三大任务”为当前核心工作,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激发了办学活力,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靳诺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扎实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发挥好牵头单位作用。今后,人大将继续同其他对口支援院校一道发挥集成优势,助力西藏民族学院实现新世纪的进一步跨越发展;在前期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持续抓好西藏民族学院师资(硕、博士)培养工作;进一步探索对口支援工作重心下移的高效工作机制,发挥两校院系层面的办学实体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双方合作,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刘洪顺、洛松德青先后谈到,中国人民大学从2007年起承担了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任务,人大历届党委和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从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多个层面不遗余力地支持西藏民院发展,人大各有关部门领导,挂职干部、专家教授在对口支援工作对接中展现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令人感动。对此,学校全体师生永怀感恩之情。刘洪顺表示,西藏民族学院将积极主动与对口支援高校对接,努力推动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是“6+1”团队式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组长单位。自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图书捐赠等方面给予了西藏民族学院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中国人民大学先后选派金灿荣、何虎生、秦宣、张雷声等多名学者赴西藏民族学院讲学,指导学科建设;先后共招收西藏民族学院7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利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接收我校21名教师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利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接收西藏民院4名管理干部赴中国人民大学挂职锻炼,同时选派侯衍社、黄岩、钟兰芳等赴西藏民族学院挂职,指导教学和管理工作;利用大学生暑期国际学校项目接收我校20名学生赴人大交流学习。今年计划接收12名本科生于9月份赴人大学习;在科研合作方面,西藏民族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省部级课题2项。

自2007年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招录西藏民院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2人,接收进修教师29人,接收管理干部7人;共捐赠图书15673册。

(文:郝世亮/图:汪琦/编辑: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