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10137
一、培养目标
1.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培养具有“生态学系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复合型环境生态工程领域专门人才。
2.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立足陕西,面向国家和西藏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生态学系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基本理论以及污染治理与工程设计等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团队协作、国际交流、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成为能够独立从事生态规划与设计、环境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工程实施和管理等方面,“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技能型和应用型工程人才。毕业后能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运维、管理、监测、检测、评价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要求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达到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目标1:掌握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设计与污染治理、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综合专业技能。【知识目标】
目标2:熟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专业领域的方针政策、法津法规、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熟练使用AutoCAD、ArcGIS及其它常用办公软件,具备污染控制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修复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等领域的工程设计、咨询、前沿技术开发与运营管理能力。【能力目标】
目标3:具有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环境生态工程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理念、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需求。【能力目标】
目标4:具有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技术的发展变化,拥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目标】
目标5:具有“生态-环境-工程”理工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大局观;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宽厚的人文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够进行社会交往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愿意为社会服务。【素养目标】
目标6:能够在相关单位从事生态规划与设计、污染治理与设计、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工程实施和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者、工程师和技术骨干。【职业发展】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生态学和工程基础科学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恰当表述和分析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1-2掌握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设计、生态工程与修复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环境生态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
2-2能够运用相关科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符合环境标准和满足特定环境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2能够根据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特定需求,选择合理的工艺系统、单元或流程。
3-3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对系统或工艺流程进行初步工程设计和计算。
3-4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能融入创新理念。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掌握基础科学原理、先进研究理念及实验分析方法,具备基本实验实施能力、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
4-2能够运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知识,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正确使用或者搭建实验仪器及装置,安全有效地开展实验。
4-3能够正确开展生态调查、环境样品采集、实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释,并结合同类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解决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相关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5-2能够运用生态、环境和工程专业相关仪器、软件进行生态调查、环境检测及数据分析与处理。
5-3能够运用制图、仿真、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生态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国家和西藏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6-2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6-3理解在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了解并正确评价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具有“生态-环境-工程”理工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思维,具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程、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态观。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能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大局观,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
8-2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环境生态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自觉践行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理解多学科、大团队背景下的现代工程实践中个体的作用,理解个人与团队关系,能与团队其它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的相关工作。
9-2作为团队负责人,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组织管理能力,能合理安排团队的各项工作,并能听取团队成员意见,进行合理决策。
10.沟通:能够就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掌握技术文件或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能够撰写报告、绘制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能够清晰陈述观点和回答问题,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10-2掌握一门外语,了解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针对专业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环境生态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了解环境生态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12-2能够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能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技术的发展变化。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目标6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
√ |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课程/环节 |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1-1:能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生态学和工程基础科学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恰当表述和分析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指标1-2:掌握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设计、生态工程与修复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环境生态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
一、通识教育课 大学计算机文化 二、专业基础课 无机与分析化学 环境生态学导论 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 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及CAD 有机化学、线性代数 生态规划与管理 C语言程序设计、普通生物学 三、专业教育课 生态系统生态学 ArcGIS软件实践与操作 水力学、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指标2-1: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 指标2-2:能够运用相关科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
一、通识教育课 大学计算机文化 二、专业基础课 无机与分析化学 环境生态学导论 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 大学物理、有机化学 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 普通生物学 三、专业教育课 生态系统生态学 环境工程学I、环境工程学Ⅱ 高原水系生态修复 环境生态工程学 高原生态环境学 ArcGIS软件实践与操作 水力学、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化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恢复生态学、环境系统分析 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 生态毒理学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四、创新实践课 阅读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习 生态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认知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符合环境标准和满足特定环境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指标3-1: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指标3-2:能够根据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特定需求,选择合理的工艺系统、单元或流程。 指标3-3: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对系统或工艺流程进行初步工程设计和计算。 指标3-4: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能融入创新理念。 |
一、专业基础课 工程制图及CAD、生态规划与管理 二、专业教育课 环境工程学I、环境工程学Ⅱ 高原水系生态修复 环境生态工程学、高原生态环境学 环境工程原理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恢复生态学 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 生态毒理学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三、创新实践课 金工实习 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指标4-1:掌握基础科学原理、先进研究理念及实验分析方法,具备基本实验实施能力、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 指标4-2:能够运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知识,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正确使用或者搭建实验仪器及装置,安全有效地开展实验。 指标4-3:能够正确开展生态调查、环境样品采集、实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释,并结合同类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
一、专业基础课 大学物理、普通生物学 二、专业教育课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三、创新实践课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 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认知实习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5-1:能够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解决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相关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指标5-2:能够运用生态、环境和工程专业相关仪器、软件进行生态调查、环境检测及数据分析与处理。 指标5-3:能够运用制图、仿真、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
一、专业基础课 环境生态学导论、工程制图及CAD 生态规划与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 普通生物学 二、专业教育课 生态系统生态学 环境工程学I、环境工程学Ⅱ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生态工程学、高原生态环境学 ArcGIS软件实践与操作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系统分析 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三、创新实践课 认识实习、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 毕业论文(设计)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生态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指标6-1:熟悉国家和西藏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指标6-2: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指标6-3:理解在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
一、通识教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 形势与政策。 二、专业基础课 环境生态学导论 三、专业教育课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高原生态环境学、环境影响评价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指标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了解并正确评价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7-2:具有“生态-环境-工程”理工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思维,具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程、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态观。
|
一、专业基础课 环境生态学导论、生态规划与管理 二、专业教育课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恢复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三、创新实践课 毕业教育 |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指标8-1:能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大局观,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 指标8-2: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环境生态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自觉践行职业规范。 |
一、通识教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 形势与政策 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二、专业基础课 环境生态学导论 三、专业教育课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四、创新实践课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 |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指标9-1:理解多学科、大团队背景下的现代工程实践中个体的作用,理解个人与团队关系,能与团队其它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的相关工作。 指标9-2:作为团队负责人,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组织管理能力,能合理安排团队的各项工作,并能听取团队成员意见,进行合理决策。 |
一、通识教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 形势与政策 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 美育理论、劳育理论、体育 二、专业教育课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三、创新实践课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 |
10.沟通:能够就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指标10-1:掌握技术文件或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能够撰写报告、绘制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能够清晰陈述观点和回答问题,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指标10-2:掌握一门外语,了解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针对专业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
一、通识教育课 写作与沟通、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美育理论、劳育理论 军事理论、高级英语、大学英语 二、专业基础课 环境生态学导论 三、专业教育课 环境工程学I、环境工程学Ⅱ 高原水系生态修复 环境生态工程学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四、创新实践课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阅读实践 |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环境生态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指标11-1:了解环境生态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指标11-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
一、专业教育课 环境工程学I、环境工程学Ⅱ 环境生态工程学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 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 二、创新实践课 金工实习 生态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 毕业论文(设计) |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指标12-1:具有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指标12-2:能够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能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技术的发展变化。 |
一、通识教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级英语、体育、大学英语 二、专业基础课 环境生态学导论 三、专业教育课 环境工程学I、环境工程学Ⅱ 环境生态工程学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四、创新实践课 阅读实践、毕业实习、毕业教育 |
三、基本学制:
标准学制为4年的普通本科专业,在校学习时间为3至6年(含休学)。
四、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要求:
根据《西藏民族大学本科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执行。
平台 |
通识教育平台 |
专业基础平台 |
专业教育平台 |
创新实践平台 |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
|||
课程性质 |
通识 必修 |
通识 选修 |
专业基础必修 |
专业教育必修 |
专业教育选修 |
创新实践必修 |
创新 创业 |
|
学分 |
57 |
8 |
41 |
19 |
26 |
18 |
6 |
175 |
六、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相关要求填写。
主干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制图及CAD、生态规划与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普通生物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原水系生态修复、环境生态工程学、高原生态环境学、ArcGIS软件实践与操作、水力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恢复生态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毒理学、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
七、创新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生态工程课程设计、生态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认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此外还包括阅读实践、军事训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工程制图及CAD、大学计算机文化和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等。
其中,学生在入学时,参加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历时两周,主要开展国防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按照毕业设计类型命题,小部分按照毕业论文命题,自第七学期期中开始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指导老师引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文献调研、方案论证、设计实施、论文撰写和答辩各环节,使每位同学完成独立的全流程科研开发体验。
八、各学期周学时、课程门数、考试课程门数分布情况
学期 |
周学时 |
课程门数 |
考试课程门数 |
考查课程门数 |
备注 |
第一学期 |
33 |
11 |
9 |
2 |
|
第二学期 |
35 |
13 |
12 |
1 |
|
第三学期 |
25 |
12 |
7 |
5 |
|
第四学期 |
20 |
10 |
8 |
2 |
|
第五学期 |
18 |
9 |
5 |
4 |
|
第六学期 |
20 |
10 |
4 |
6 |
|
第七学期 |
11 |
7 |
2 |
5 |
|
第八学期 |
0 |
1 |
0 |
1 |
九、课程体系构成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学时 |
通识教育平台 |
专业基础平台 |
专业教育 平台 |
创新实践 平台 |
总计 |
学时 |
1074 |
682 |
768 |
578 |
3102 |
占总学时(%) |
34.62 |
21.99 |
24.76 |
18.63 |
100 |
学分 |
65 |
41 |
45 |
24 |
175 |
占总学分(%) |
37.14 |
23.43 |
25.71 |
13.71 |
100 |
实验学时 |
0 |
81 |
0 |
37 |
118 |
占总学时(%) |
0.00 |
2.61 |
0 |
1.19 |
3.8 |
实践学时 |
170 |
17 |
51 |
578 |
816 |
占总学时(%) |
5.48 |
0.55 |
1.64 |
18.63 |
26.31 |
十、课程设置表
x
课程类别 |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时 |
学分 |
考核 |
开设学期 |
备注 |
||||
学时 |
理论 |
实践 |
实验 |
考试 |
考查 |
|||||||
通识教育课 |
必修课 |
A111000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51 |
51 |
|
|
3 |
√ |
|
4 |
|
A111000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51 |
34 |
17 |
|
3 |
√ |
|
1 |
|||
A1110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1 |
51 |
|
|
3 |
√ |
|
1 |
|||
A1110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1 |
34 |
17 |
|
3 |
√ |
|
3 |
|||
A111000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51 |
51 |
|
|
3 |
√ |
|
3 |
|||
A0010007 |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34 |
34 |
|
|
2 |
√ |
|
4 |
4选1 |
||
A0010008 |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 |
17 |
17 |
|
|
1 |
√ |
|
1/2 |
|
||
A1110009 |
形势与政策 |
34 |
34 |
|
|
2 |
|
√ |
1-8 |
|
||
A0910010 |
大学计算机文化 |
90 |
|
90 |
|
6 |
√ |
|
1-2 |
|
||
A0110011 |
大学英语 |
196 |
196 |
|
|
12 |
√ |
|
1-4 |
60+68+34+34 |
||
A0710012 |
体育 |
132 |
132 |
|
|
8 |
√ |
|
1-4 |
|
||
A0310014 |
写作与沟通 |
34 |
34 |
|
|
2 |
√ |
|
2 |
|
||
A0010015 |
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 |
34 |
28 |
6 |
|
2 |
√ |
|
2 |
|
||
A0010016 |
美育理论 |
30 |
30 |
|
|
1 |
|
√ |
5 |
|
||
A0010017 |
劳育理论 |
32 |
32 |
|
|
1 |
|
√ |
1-8 |
|
||
A0010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32 |
16 |
16 |
|
2 |
√ |
|
1/2 |
|
||
A0010019 |
军事理论 |
30 |
30 |
|
|
2 |
|
√ |
1 |
|
||
|
A0010020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
34 |
34 |
|
|
2 |
√ |
|
3 |
|
|
小计 |
954 |
808 |
146 |
0 |
57 |
|
|
|
|
|||
选修课 |
人文科学课群、社会科学课群、自然科学课群、信息科学课群、民族历史文化课群、艺术与体育课群 |
由教务处面向全校各专业统一开设,其中文科类专业学生须选理工类课程4学分,理工科专业学生须选文科类课程4学分,毕业最低总学分8学分 |
||||||||||
小计 |
120 |
96 |
24 |
|
8 |
|
√ |
2-7 |
|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课 |
B0944101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60 |
60 |
|
|
4 |
√ |
|
1 |
|
B0944102 |
环境生态学导论 |
30 |
30 |
|
|
2 |
√ |
|
1 |
|
||
B0912102 |
C语言程序设计 |
60 |
30 |
|
30 |
4 |
√ |
|
1 |
|
||
B1010111 |
高等数学Ⅰ |
90 |
90 |
|
|
5 |
√ |
|
1 |
|
||
B1010112 |
高等数学Ⅱ |
102 |
102 |
|
|
6 |
√ |
|
2 |
|
||
B0913101 |
大学物理 |
68 |
51 |
|
17 |
4 |
√ |
|
2 |
|
||
B0944103 |
工程制图及CAD |
68 |
17 |
17 |
34 |
4 |
√ |
|
2 |
|
||
B0944104 |
有机化学 |
51 |
51 |
|
|
3 |
√ |
|
2 |
|
||
B1010113 |
线性代数 |
51 |
51 |
|
|
3 |
√ |
|
3 |
|
||
B0944105 |
普通生物学 |
51 |
51 |
|
|
3 |
√ |
|
3 |
|
||
B0944106 |
生态规划与管理 |
51 |
51 |
|
|
3 |
√ |
|
4 |
|
||
小计 |
682 |
584 |
17 |
81 |
41 |
|
|
|
|
|||
专业教育课 |
必修课 |
C0944101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51 |
51 |
|
|
3 |
√ |
|
4 |
|
C0944102 |
环境工程学I |
51 |
51 |
|
|
3 |
√ |
|
5 |
企业课程 |
||
C0944103 |
环境工程学Ⅱ |
34 |
34 |
|
|
2 |
√ |
|
6 |
|
||
C0944104 |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
51 |
51 |
|
|
3 |
√ |
|
5 |
|
||
C0944105 |
高原水系生态修复 |
51 |
51 |
|
|
3 |
√ |
|
6 |
|
||
C0944106 |
环境生态工程学 |
51 |
51 |
|
|
3 |
√ |
|
6 |
|
||
C0944107 |
高原生态环境学 |
34 |
34 |
|
|
2 |
|
√ |
7 |
|
||
小计 |
323 |
323 |
0 |
0 |
19 |
|
|
|
|
|||
选修课 |
D0944101 |
ArcGIS软件实践与操作 |
34 |
0 |
34 |
|
2 |
|
√ |
5 |
毕业最低学分26 |
|
D0944102 |
水力学 |
51 |
51 |
|
|
3 |
√ |
|
3 |
|||
D0944103 |
环境微生物学 |
34 |
34 |
|
|
2 |
√ |
|
4 |
|||
D0944104 |
环境工程原理 |
34 |
34 |
|
|
2 |
√ |
|
4 |
|||
D0944105 |
环境化学 |
34 |
|
|
34 |
2 |
√ |
|
4 |
|||
D0944106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代替美育理论) |
34 |
34 |
|
|
2 |
√ |
|
5 |
|||
D0944107 |
恢复生态学 |
51 |
51 |
|
|
3 |
√ |
|
5 |
|||
D0944108 |
环境系统分析 |
34 |
34 |
|
|
2 |
√ |
|
7 |
|||
D0944109 |
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 |
34 |
|
|
34 |
2 |
|
√ |
6 |
|||
D0944110 |
环境影响评价 |
34 |
34 |
|
|
2 |
|
√ |
7 |
|||
D0944111 |
生态毒理学 |
51 |
51 |
|
|
3 |
√ |
|
6 |
|||
D0944112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17 |
17 |
|
|
1 |
|
√ |
7 |
|||
D0944113 |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企业课程) |
34 |
34 |
|
|
2 |
|
√ |
6 |
|||
D0944114 |
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 |
34 |
34 |
|
|
2 |
|
√ |
7 |
|||
D0944115 |
化学实验 |
20 |
|
|
20 |
1 |
|
√ |
3 |
|||
D0944116 |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
17 |
|
|
17 |
1 |
|
√ |
4 |
|||
D0944117 |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 |
34 |
|
34 |
|
2 |
|
√ |
6 |
|||
小计 |
445 |
357 |
51 |
37 |
26 |
|
|
|
|
|||
创新实践课 |
必修 ︵环节︶ |
|
入学教育 |
17 |
|
17 |
|
0 |
|
|
1 |
|
|
军事训练 |
34 |
|
34 |
|
2 |
|
|
1 |
|
||
|
阅读实践 |
34 |
|
34 |
|
0 |
|
|
1-6 |
|
||
|
认知实习 |
17 |
|
17 |
|
0 |
|
|
2 |
|
||
E0944101 |
美育实践(认识实习) |
34 |
|
34 |
|
1 |
|
|
4 |
|
||
E0944102 |
劳育实践(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17 |
|
17 |
|
1 |
|
|
6 |
|
||
E0944103 |
生态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
17 |
|
17 |
|
1 |
|
|
5 |
|
||
E0944104 |
环境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
17 |
|
17 |
|
1 |
|
|
7 |
|
||
E0944105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
34 |
|
34 |
|
2 |
|
√ |
6 |
|
||
E0944106 |
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 |
34 |
|
34 |
|
2 |
|
√ |
7 |
包括野外实践 |
||
|
毕业实习 |
68 |
|
68 |
|
0 |
|
√ |
6-7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136 |
|
136 |
|
8 |
|
|
7-8 |
|
||
|
毕业教育 |
17 |
|
17 |
|
0 |
|
|
8 |
|
||
创新创业 |
|
创新创业实践 |
102 |
|
102 |
|
6 |
|
|
1-8 |
|
|
小计 |
578 |
0 |
578 |
|
24 |
|
|
|
|
|||
合计 |
3102 |
2168 |
816 |
118 |
175 |
|
|
|
|
备注:1.军事训练2学分、美育实践1学分、劳育实践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
2.创新创业实践6学分。
3.入学教育、毕业教育、阅读实践,保留环节,学分为0。
十一、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设置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 |
毕业要求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M |
|
L |
M |
|
|
H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
|
|
M |
|
L |
H |
|
|
M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M |
|
L |
L |
|
|
H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M |
|
L |
L |
|
|
H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
|
|
|
|
M |
|
L |
M |
|
|
H |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
|
|
|
|
L |
|
L |
M |
|
|
L |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 |
|
|
|
|
|
L |
|
L |
M |
|
|
L |
形势与政策 |
|
|
|
|
|
L |
|
L |
M |
|
|
H |
大学计算机文化 |
H |
M |
|
|
|
|
|
|
|
|
|
|
大学英语 |
|
|
|
|
|
|
|
|
|
H |
|
H |
体育 |
|
|
|
|
|
|
|
|
H |
|
|
H |
写作与沟通 |
|
|
|
|
|
|
|
|
|
H |
|
|
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 |
|
|
|
|
|
|
|
H |
H |
H |
|
|
美育理论 |
|
|
|
|
|
|
|
|
L |
H |
|
|
劳育理论 |
|
|
|
|
|
|
|
|
H |
H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H |
|
|
|
H |
军事理论 |
|
|
|
|
|
|
|
L |
|
H |
|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
|
|
|
|
|
|
|
|
|
H |
|
|
高级英语 |
|
|
|
|
|
|
|
|
|
H |
|
H |
人文科学课群、社会科学课群、自然科学课群、信息科学课群、民族历史文化课群、艺术与体育课群 |
|
|
|
|
|
L |
L |
H |
H |
H |
H |
H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H |
H |
|
|
|
|
|
|
|
|
|
|
环境生态学导论 |
H |
H |
|
|
M |
M |
M |
M |
|
M |
|
|
C语言与程序设计 |
H |
H |
|
|
H |
|
|
|
|
|
|
|
高等数学I/II |
H |
|
|
|
H |
|
|
|
|
|
|
|
大学物理 |
H |
M |
|
M |
|
|
|
|
|
|
|
|
工程制图及CAD |
H |
|
M |
|
H |
|
|
|
|
|
|
|
有机化学 |
H |
H |
|
|
|
|
|
|
|
|
|
|
线性代数 |
H |
|
|
|
H |
|
|
|
|
|
|
|
普通生物学 |
H |
|
M |
H |
M |
|
|
|
|
|
|
|
环境生态学导论 |
H |
H |
|
|
M |
M |
M |
M |
|
M |
|
|
生态规划与管理 |
H |
H |
H |
H |
M |
|
|
|
|
M |
|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H |
|
H |
|
M |
|
L |
|
|
|
|
|
环境工程学I/II |
|
H |
H |
|
M |
|
|
|
|
L |
L |
L |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
|
|
|
H |
H |
H |
|
|
|
|
|
|
高原水系生态修复 |
|
|
H |
|
|
|
|
|
|
L |
|
|
环境生态工程学 |
|
H |
H |
|
H |
|
|
|
|
L |
L |
L |
高原生态环境学 |
|
H |
H |
|
H |
M |
|
|
|
|
|
|
ArcGIS软件实践与操作 |
M |
H |
|
|
M |
|
|
|
|
|
|
|
水力学 |
H |
H |
|
|
|
|
|
|
|
|
|
|
环境微生物学 |
M |
H |
|
|
|
|
|
|
|
|
|
|
环境工程原理 |
H |
L |
H |
|
M |
|
|
|
|
|
|
|
环境化学 |
H |
H |
|
|
|
|
|
|
|
|
|
|
水资源利用于保护 |
|
H |
|
|
|
|
H |
|
|
|
|
|
恢复生态学 |
|
H |
H |
|
|
|
M |
|
|
|
|
|
环境系统分析 |
|
H |
|
|
H |
|
|
|
|
|
|
|
环境影响评价 |
|
|
|
|
H |
H |
M |
|
|
|
|
|
生态毒理学 |
|
H |
H |
|
|
|
|
|
|
|
|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
L |
|
|
|
|
|
|
|
H |
|
H |
高原环境生态工程案例研讨(企业课程) |
|
M |
M |
|
M |
H |
H |
M |
L |
L |
L |
|
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 |
|
|
|
|
|
|
|
|
M |
M |
H |
|
入学教育 |
|
|
|
|
|
|
|
H |
|
H |
|
|
军事训练 |
|
|
|
|
|
|
|
M |
|
M |
|
|
阅读实践 |
|
H |
|
|
|
|
|
|
|
H |
|
M |
美育实践 |
|
H |
|
H |
H |
|
|
|
|
|
|
|
劳育实践 |
|
|
H |
|
|
|
|
|
|
|
M |
|
化学实验 |
|
|
L |
H |
|
|
|
|
|
|
|
|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
|
|
|
M |
M |
|
|
|
|
|
|
|
认知实习 |
|
H |
|
H |
H |
|
|
|
|
|
|
|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 |
|
|
|
|
H |
|
|
|
|
|
|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
|
|
|
M |
M |
|
|
|
|
|
M |
|
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 |
|
|
|
H |
H |
|
|
|
|
|
H |
|
毕业实习 |
|
H |
H |
M |
|
|
|
|
|
|
|
H |
毕业论文 |
|
H |
H |
H |
L |
|
|
|
H |
|
H |
|
毕业教育 |
|
|
|
|
|
|
M |
H |
H |
|
|
M |
创新创业实践 |
|
|
|
|
|
|
|
|
M |
|
|
|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四路 邮编:712082
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