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庆祝大会还有

00

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专题网页

快速导航

历史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回顾

回忆西藏公学往事 -- 薛林堂

发布时间:2018-06-29 浏览次数:3717


我于19568月从陕西师大毕业后分配到西藏拉萨中学工作。19578月因为党中央决定要在陕西咸阳筹建“西藏公学”,又被调回陕西参加西藏公学的建校工作。为什么要在陕西咸阳建立“西藏公学”呢?这是由当时西藏的社会环境和西藏的政治形势决定的。当时西藏和平解放不久,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和达赖集团利用他们掌握的政权和舆论工具大造舆论,狂叫:要把共产党和汉人赶出西藏,拉萨上空挑衅的枪声断断续续。上层反动分子极力阻止进藏干部在藏族群众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的各项工作无法开展,西藏的社会改革更是无法进行。为此,中央决定6年不搞社会改革。为了摆脱西藏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干扰的不利因素,中央决定把培养干部的学校建在陕西咸阳。当时选择这个地址是费了很大周折的,西藏区党委组织部的领导白云峰出面和陕西省委的有关领导联系,决定把校址选在西北工学院的校址上。西北工学院迁校到西安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近半年多时间中西藏各地县、区的工作人员在各地贫苦农牧民中选拔了三千多名农牧民子女,陆续来到甘肃和陕西。由于校址未完全腾出来,学员有的暂住甘肃山丹;有的住在宝鸡虢镇(团校学生为主);有的暂住西安的徐家湾等地。这半年多时间谈不上开展教学工作,主要是日常生活和行政管理工作。学生年龄相差悬殊,有十五、六的孩子,也有二十五六的成人。管理人员大多是从西藏各单位抽调的行政人员,教师是少数。有学历的知识分子是极个别的。

1958年的二、三月份各地学员都基本集中到了咸阳。分为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每个部相当一个县级单位,每部分若干个班,相当科级单位。另外还分出一个一千多人的团校。
学习汉语拼音和汉话是当务之急
学员集中到了咸阳,校内行政机构建立起来了,开始进行教学了。当时会藏语翻译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与学生无法交流。当务之急是要求学生学会汉语。首先要求教务处组织部分教师编写汉语拼音和汉话教材。教务处以徐义昌同志为主要负责人,中央民族学院来的王婴等几位老师参加,组成教材编写小组,编写了有西藏特色的汉语拼音教材。汉语拼音有26个字母,每个学生发一份拼音字母表,在各班教师的带领下,对这些文盲学生进行拼音字母的教学。用10天时间学会拼音字母的发音,熟练地掌握字母的发音,再发给学生用汉语拼音组成的汉语词汇教材。教材内容分为单词、短语、句子、句型、短文等五个部分,要学生按顺序逐步掌握。先学实体词,再学抽象词。学习半年之后,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流。这就是预料阶段的汉话启蒙教学(这本汉语拼音教材后来传到其它民族院校获得了好评)。学生基本掌握汉话后就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政治思想教育。经过这三观教育,学生基本分清了敌、我、友和政治方面的启蒙知识。懂得了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这个阶段经过了大约一年多时间,到1959年三月西藏叛乱发生了,这批学生听从党的召唤,像红色的铁流一样返回西藏,有的参加了平息叛乱的火热斗争,有的参加了基层政权的组建工作。他们都在平息叛乱和政权建设中起了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第一批学员管理教育的全过程。
1960年开始招收了第二批学员,他们都不会汉话,依然和第一批学员一样,首先进行汉语拼音和汉话教学的学习二年多,然后转入专业学习,有财会专业、农学专业、师范专业、卫生医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等。这时大批大专毕业的内地大学生走进了学校,分到各科系,为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服务。
生活管理是基础
几千个学员分为几个部,按连队编制,有严格的生活管理要求。有专职班主任负责各班的政治思想工作。吃饭、睡觉都有老师轮流监管,每个班的几个老师轮流和学生同吃同住一个月,晚上查铺,早上起来点名和学生一块锻炼。在班主任带领下定期研究学生思想状况。
作者简介:

薛林堂,陕西韩城人,1956年陕西师大毕业,1956年至1957年西藏拉萨中学教师,1957年至1975年咸?西藏民族学院政治课教师,1975年至1988年西藏农牧学院政治教师,农学系主任。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电话:02933755000

网址:www.xz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