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庆祝大会还有

00

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专题网页

快速导航

历史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回顾

“喝汤”就是吃晚饭!_魏治平

发布时间:2018-09-14 浏览次数:7424


 当年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母校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经常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农场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劳动观念,立志做一名劳动者。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与工农群众的思想感情,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书本上所得不到知识。
      有一年夏天,母校组织我们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咸阳北塬周陵人民公社,参加夏收。当时艳阳高照,同学们汗流夹背!走到田头,举目一望,成片成片已经成熟黄灿灿的麦田,映入眼帘,顿时,忘记了炎热,心情激动、情绪高涨!师生们和农户人人满怀大丰收的喜悦!个个摩拳擦掌,大家争先恐后,挥镰收割。社队乡亲父老,一边收割,一边组织安排师生分组分段分片分工进行,有割麦的,有扎捆的,有拉运的,还有用铁耙搂麦的。有一把一把割麦的,也有出生在农村会割走镰麦的,即左手抓一把麦子、右手有节奏连续挥镰,边走边割,很快就割一大捆麦子,并从中抽出两把麦子,对头一拧横放在地上,便把割好的麦子放上拦腰捆好。农户父老看在眼里了,连声叫好!内行!内行!女同学有割麦的,有学着割的,大多数是捆麦的,也有用铁耙搂麦的。人多手快,大片大片的麦子很快就收割并捆成麦捆子,一捆一捆栽成圆堆。社队父老连声称道:这些学生娃真是好样的!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
      中午休息时,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下棋,有的到树荫下乘凉;社员们还用大陶罐,送来沙果叶消暑汤。我看到麦田附近有一处古墓园,还有石雕,便与几位同学,快步前去,啊!许多石雕分布在墓园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十分精美!特别伫立着四尊高大的石雕,象马不象马,象牛不象牛,象?e不象?e,象骡子不象骡子,关键是身子前甲骨两旁长着肥大的翅膀。谁也说不出名字,就叫四不像吧!同学们都忙着争辩,我抓紧时间,用钢笔把这四不像石雕,绘制在我的硬皮本子上,至今还保存完好。
      休息后,精神很快得以恢复,同学们又忙活开了,割麦的割麦,捆麦的捆麦,拉运的拉运,用铁耙麦搂麦的搂麦,各尽所能,井然有序。不一会儿,捆好的麦子,一车一车运到麦场里,场上的麦子堆积如山。面对丰产丰收,人人笑逐颜开!个个交口赞叹!拉运到麦场上麦子堆放好后,社队派社员看守,麦场周围高高竖着“严禁烟火!”“龙口夺食、人人有责!”等大幅标语牌!十分醒目。麦场周围还放置着七八个盛满水的特大水缸,以防不测。
      傍晚时分,社队干部把师生集中到一块,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天气很热,太辛苦了!一定又渴又饿!现在分成小组,分别由队干部带到各个社员家歇一歇,喝汤!各家各户非常客气,纷纷用大木盘端来锅盔(即烧饼),木盘中间还放着小咸菜、青椒等小菜,还用大陶罐、陶盆盛满汤,主人还客气地给每个人盛一碗汤递到手上,嘴里还不停地招呼:喝汤!喝汤!同学们个个端着碗喝汤,没人动筷子夹菜吃,更没人敢动锅盔吃。我拿起一块锅盔,准备掰开加青椒吃,旁边同学小声制止说,“主人只让喝汤,没让吃饼!”我忙告知旁边同学,“这渭北、咸阳北塬、乃至陕西,就是把吃晚饭叫“喝汤”!我们老家也是一样。”没事!快吃吧!同学们还是半信半疑,缩手缩脚。因为这批学子大部分来自河北、河南等地,来自陕西仅有几人,大都不了解陕西农村风俗。正在这时,主人看出了端倪,大声说:误会了!误会了!大家误会了!我们这里晚上吃饭,就叫喝汤!快拿锅盔吃!天气这么热!大家辛苦了一天,光喝汤,喝的肚子滂涨!怎么行!闻听此说,大伙儿哄然大笑!主人接着说:咱这儿锅盔是特色,大家大胆吃!放开吃!都是小伙子,正长身体呢!一定要吃饱!吃好!不然,过后会怪罪俺们的!我们渭北人实在!不会说客套话,没有大鱼大肉,只有这象锅盖一样的大锅盔,非常好哇!养人啊!同学们敞开吃!保证管饱管好!这样,同学们的疑惑一下烟消云散!轻松愉快地吃了个“农家乐!”弄清了渭北的晚饭“喝汤!”
      【作者简介】魏治平,男,汉族,1945年12月16日出生于西安东郊。于1965年高中毕业,经全国统考,同年7月被录去西藏民族学院,系会计科企业三班学生;于1970年3月分配进藏工作;同年5月联系到西藏7908部队接受再教育,于1971年11月经拉萨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分配到拉萨市商业局贸易公司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于1980年12月经组织批准、属西藏第三批干部内调,由西安市人事局安置到西安市审计局从事审计工作,直至2002年12月,随政府机关机构改革,提前退休。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电话:02933755000

网址:www.xz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