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方向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学硕士点一个研究方向,将以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特别是藏族聚居地区的“地域体育文化史”和“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的研究为中心,并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史与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则借助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源流以及发展规律、发展脉络进行总体把握,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政治思想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共产党有关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反对分裂主义,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业务能力
通过主要的课程系统学习和三年的专业训练,使研究生不但能掌握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且还使其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一名合格的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要求如下:
1、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
2、修完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良好;
3、掌握学术规范,具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4、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5、具有从事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在体育部门、文化部门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特色
1、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代表的藏族聚居区体育文化历史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地理、气候的关系。
2、研究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地理、气候的关系。
3、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及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地理、气候的关系;少数民族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人物;重大民族体育事件;民族体育大事记;体育文化的变迁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国家民族体育政策演变对民族地区体育的影响等。
三、学制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三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者,要在每年6月份提出申请,填写《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延长申请表》,报研究生处审批。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282学时,9学分。
2、专业学位课2门,170学时,10学分。
3、专业方向课5门,238学时,14学分。
4、专业选修课设置5门,选修2-3门,每门34学时,4-6学分。
五、专业实习(实践)与学术活动
专业实习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等,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进行,折合34—68学时。实习结束后,须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报告,填写专业实习考核表,由实习指导教师给出考核成绩。报研究生处存档。
社会实践是研究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促进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个体与社会相结合的必要途径,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中进行。研究生必须通过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社会实践报告存档。
文献阅读与学术交流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相关研究动态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要求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每门课程均需要撰写读书报告。3年期间,至少做公开学术报告1次,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学生本人须为第一作者,且署名必须是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完成以上两项,须填写相应考核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教研室审阅给出成绩后,报研究生处存档。未达到考核要求者不得申请学位。
六、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
本方向归属民族学专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根据要求,每位研究生应于第二学年初,也即第3学期,最晚不得超过第4学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参加科研工作,进行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原则上要求要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学术价值的课题,具有创新性,具有新见解。选题确定后,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查表》,并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指导组审核同意后,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连同开题报告一并报研究生处备案。未进行此项工作,院学位办有权不授予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第三学年由本人独立完成。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篇幅要求3万字以上。论文具体行文和表述要符合学术规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部分:学术综述或学术背景回顾;论文的创新点和意义;论文主体部分;参考文献和书目。在学术规范上,必须达到言必有据,论有引征,注释和引用文献信息详尽确实。严守学术道德和操守,严格禁止剽窃和抄袭,一旦发现,取消学位。
学位论文答辩。根据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答辩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论文要经过论文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5月中下旬。
七、必读书目
1, 基本文献:《二十五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等文献中相关的史料, ,
2, 王尧、陈践编,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民族出版社, 1992年
3, 王尧, 《吐蕃金石录》, 文物出版社, 1982年
4, 格勒, 《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 商务印书馆, 2006年
5, 藏族简史编写组, 《藏族简史》,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5年
6, 陈庆英等, 《西藏通史》,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年
7, 周毓华、彭陟焱编写, 《简明藏族史教程》, 民族出版社, 2005年
8, 顾祖成, 《明清治藏史要》,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9, 丹珠昂奔, 《藏族文化发展史》(上、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0, 孙 林, 《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6年
11, 才 让, 《吐蕃史稿》,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年
12, 石泰安, 《西藏的文明》,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年
14, 杜 齐, 《西藏中世纪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印, 1988年
15, 梅·戈尔斯坦著, 《喇嘛王国的覆灭》, 时事出版社, 1994年
16, 杜齐, 《西藏考古》,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7年
17, 王尧等, 《中国藏学史》, 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8, 石 硕, 《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9, 张羽新, 《清代治藏要论》,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2年
20, 牙含章, 《历辈达赖喇嘛传》, 人民出版社, 1984年
21, 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2, 王锺翰, 《中国民族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
23, 王尔敏, 《史学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4, 钱 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商务印书馆(再版), 2003年
25, 白寿彝, 《中国通史》第1—22卷, 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6, 顾希佳, 《社会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7, 杨 武, 《中国民族地理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3年
28, 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藏自治区志·体育志》,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29, 邵生林、沈德功, 《西藏体育史》,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
30, 邵生林、成天亮, 《西藏登山运动史》,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
31, 青海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 《青海省志·体育志》, 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9年
32,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体育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
33,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云南省志·体育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12
34, 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广西壮族自治区志·体育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35,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志·体育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6, 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内蒙古自治区志·体育志》, ,
37, 宁夏体育志编审委员会编, 《宁夏回族自治区志·体育志》,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8, 甘肃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 《青海省志·体育志》, ,
38, 国家体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法律出版社, 1995年
39, 袁伟民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年
40, 各地, 中国民族志, 即将出版,
41, 颜绍泸, 竞技体育史, 体育报业出版社 ,
42, 《中国体育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体育百科全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01-07
43, 杨向东,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0-09
44, 徐玉良、韦小康,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12
45, , 体育人类学,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12
46, 谷世全, 中国体育史,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
47, , 社会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08
48, , 藏族社会历史调查, 西藏人民出版日社, 1991-10
49, , 体育理论, 人民体育 出版社, 2004-01
50, 杨文奸, 体育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4
51, 其 他, 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出版物;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史料等, ,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方向 教学计划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