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西藏少数民族基因多态性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1、政治思想: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愿意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
2、专业基础理论:要求具有较宽广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史学理论和民族理论;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能胜任中国少数基因研究的教学、研究或其他实际工作。
3、经过三年硕士阶段的系统学习,基本掌握进行群体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和分子人类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科研实践能力,能独立主持设计、执行和完成一些较高层次课题研究。
4、本专业力求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藏自治区发展需要的本学科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特色
西藏少数民族基因多态性研究。
三、学制
学制3年,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者,要在每年6月份提出申请,填写《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延长申请表》,报研究生处审批。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详见附表)
1、公共学位课3门,282学时,9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2、专业学位课3门,204学时,12学分。
3、专业方向课3门,204学时,12学分。
4、专业选修课3门,85学时,5学分。
合计:12门课程,775学时,38学分。
五、专业实习(实践)与学术活动
1、专业实习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等,一般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进行,折合不少于34学时。安排第二或三学期带1-2个本科班的实验课或实习课,总课时不少于34学时。实习结束后,须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报告,填写专业实习考核表,由实习指导教师给出考核成绩,报研究生处存档。
2、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完成一篇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新研究动态的综述,在本学科组或系科至少做公开学术报告一次。
3、研究生在读期间,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学生本人须为第一作者,且署名必须是西藏民族学院)。
六、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
本方向归属民族学志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第二学年初,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参加科研工作,进行学位论文选题,要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学术价值的课题,论文要有新见解。
选题确定后,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查表》,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报告。经导师和指导组成员讨论审核同意后,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连同开题报告一并交研究生处备案。未进行此项工作者,院学位委员会有权不授予学位。
第三学年,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4月份,研究生处统一组织论文双盲评审;5月下旬,由各院系组织论文答辩。
七、必读书目
1、《群体遗传学》,Joseph Felsenstein著,2003年。
2、《人类分子遗传学》,Tom Strachan & Andrew P. Read著,1999年。
3、《人类进化遗传学》,Mark A. Jobling著,2004年。
4、《中国人的群体遗传学》,杜若甫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5、《统计遗传学》,顾万春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
6、《门巴族简史》,门巴族简史编写组,西藏出版社,1987年。
7、《藏族简史》,藏族简史编写组,西藏出版社,1987年。
8、《珞巴族简史》,珞巴族简史编写组,西藏出版社,1987年。
非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自修以下教材:
1、《生物化学》,贾弘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医学遗传学》,左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3、《医学分子生物学》,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4、《医学细胞生物学》陈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