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哲学堂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1-12-14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238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21927-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这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为增强21级哲本班大一新生对哲学的宏观把握,激发同学对哲学的兴趣,解答同学初次接触哲学时的疑惑,为同学提供有效学习哲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于1021日至123日先后举办了六场哲学堂系列讲座,并取得圆满成功。

哲学堂系列讲座共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哲学学什么”、“漫谈大学新生如何选书、读书及札记”、“如何学哲学——以佛教哲学为例”、“孔子的‘性’概念与‘有教无类’”、“思想、认识、科学、逻辑学——如何把握和认识世界”、“哲学与反思”。

第一场讲座,由董国博士主讲始,从“哲学是什么”出发,围绕着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两种研究方式——抽象和具体,这两大核心,举例了哲学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此阐述哲学是学习是非善恶的知识。

第二场讲座,陈强强博士结合自己的经验,告诉新生选书、读书以及做札记原则。在选书时应当选自己学科领域的名著、符合自己兴趣的名著、修身处世的经典;读书时应当考虑成本原则、专博原则、求深原则、验证原则、反刍原则;做札记要勤摘抄、写批语、写读后。

第三场讲座,喻长海博士从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学习哲学:其一,学习哲学前的准备:要想学好哲学首先明确自己是否对哲学有兴趣,其次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最后做好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打算。其二,学习哲学的方法首先是思想史的方法;其次是语文学(文献学)的方法;最后是哲学的方法。其三,学习哲学的目的:首先是了解古今中外人类思想的发展,其次是锤炼自己的思维,最后是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第四场讲座,毕明良副教授从孔子的“人性”概念来阐发“有教无类”的思想。他指出通常人们把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类”理解为种类,解释为不因人的贵贱、身份进行平等的教育,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要把这个词放到春秋时期来理解,类即以姓氏划分的宗族。谈到孔子的“性”观念,性相近,习相远,孔子就培养学生来说,他更愿意谈人道,而不是谈天。“性”是天生的,是人做不了主的,多谈也无意义,所以孔子更愿意谈人能做主的。

第五场讲座,范蓉副教授从逻辑学与思维、逻辑学的性质与方法、逻辑规律运用实例分析三个方面,并加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在哲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

第六场讲座,王勇教授主讲“哲学与反思”,他提出哲学是什么?并解答哲学是以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普遍性的问题。最后为同学讲述了哲学反思的四个方面:反思常识,呈现真相;反思方法,追求真理;反思思想,澄明前提;反思人生,提升境界。

  哲学堂系列讲座圆满结束,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哲学兴趣,增强了同学们哲学基本能力,解答了同学们学术疑惑,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的疑惑与疑问,使得老师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的发展。展现了我院师生教学相长,奋发向上的风采!
                                  (文、图:薛林溪;审稿:马小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