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潘德荣教授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31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473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10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德荣教授作题为《客观理解、自我理解与文明化育》的报告。副院长郭云峰主持报告会,朱连增教授和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讲座。

潘德荣首先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起世界诠释学的发展历史和他自身学习诠释学的心路历程。重点介绍诠释学的发展历程,对诠释学不同阶段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作了重点评述,点评了诠释学的两种历史形式的缺陷。同时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实践文化对于诠释学发展的启发。他认为,诠释学发展陷入瓶颈的症结在于:无论是立足于解释文本原意的方法论诠释学,还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本体论诠释学,都无法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他提倡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论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德行诠释学。

潘教授讨论了客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概念,认为要做到客观理解很困难。每一次理解都带着读者自己的“前见”,在对客观的文本进行理解时,理解的结果也会不同。读者形成的新理解也就是他的自我理解。尽管结果会有不同,但是,仍然应该追求对文本的客观理解。

在交流讨论环节,在场师生提出“体验”和“教化”与德行诠释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是否会导致相对主义等问题,同潘德荣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潘教授一一作了解答。

郭云峰对潘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他认为,以实践为导向的诠释学将为哲学学科提供自然科学方法以外的新的方法论启示,打破自然科学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干扰,形成人文社会科学自己的方法论。诠释学的价值追求是彼此理解和社会团结,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更充分的理解。

(文:谢旗峰/图:李澳/审核:郭云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