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9-12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504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源于西藏民族学院1975年设立的政治教育专业,2002年正式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1年在民族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开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2018年申请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19年作为西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进行建设,2021年成功申请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形成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迄今为止,为全国特别是西藏培养了2000多名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6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专业发挥在祖国内地办学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陕西教育资源大省的有利条件和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对口支援优势,定期开展专业交流,定期选派部分学生赴华东师范大学交流学习一年。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师资结构合理。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讲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博导5人、硕士生导师18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其中,16人次荣获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西藏自治区教学名师”“陕西省思政课教学骨干”等荣誉称号。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完备。此外,聘请有中学一线兼职教师8人,建有教育实践基地5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3个,能够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研习及实践教学等基本需要。近年来,教学成果颇丰,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1项,校级教学成果10项,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及学科竞赛获奖31人次。

所属学科门类:法学         

专业代码:030503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目标根据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西藏自治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战略要求,坚持内地办学,立足西藏、扎根边疆,培养忠于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教育政策,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政治素质,具有献身民族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先进教育理念和较为娴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西藏地方中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研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在5年左右预期成为中学思政课教育教学骨干。

具体而言,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讲政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明辨是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地方、国家和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现实问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于做“四有”好老师。

目标2:擅教学。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学技能和一定教学研究创新能力,能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反思和研究,成为中学思想政治优秀教师。

目标3:会育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把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掌握班级德育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具有独立开展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能够融入所教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育人活动。

目标4:能发展。身心健康,自我认识正确,人格健全,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以及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学生、同事、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在多民族团队合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具有人文科学素养,艺术欣赏与表现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和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实践等途径,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熟悉西藏区情、学情,具备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能够在西藏自治区中学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1.践行师德

指标1:师德规范。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做知藏、懂藏、爱藏、兴藏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于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指标2:教育情怀。具有前往西藏从教、献身民族教育事业的意愿,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做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示范者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仁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学会教学

指标3:学科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备一定的本学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和引导学生铸牢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标4:教学能力。能够根据中学思政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针对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3.学会育人

指标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西藏自治区中学德育教育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基本的藏汉双语会话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工作中,胜任班主任工作。

指标6:综合育人。理解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以环境影响感染中学生,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功能,能够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培育中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4.学会发展

指标7:学会反思。理解教学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树立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能够综合运用批判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指标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能够与同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多民族团队中有效进行合作、交流。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1主要由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等毕业要求指标来支撑;培养目标2主要由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学会反思等毕业指标来支撑;培养目标3主要由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等毕业目标来支撑;培养目标4主要由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等指标来支撑。

具体毕业要求指标的分解点和支撑课程如下: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指标分解点

支撑课程/环节

指标1:师德规范。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做知藏、懂藏、爱藏、兴藏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于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指标1-1: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指标1-2:树立正确的“五观”理念,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在边疆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标1-3: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执教要求,树立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二、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社会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

指标2:教育情怀。具有前往西藏从教、献身民族教育事业的意愿,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做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示范者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仁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指标2-1:认同教师职业的意义,热爱民族教育事业,具有前往西藏从教、扎根西藏的意愿。

指标2-2: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带头并引导学生奉献祖国的民族和边疆教育事业。

指标2-3: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

指标2-4: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学科素养,培养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二、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学

心理学

三、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社会实践、名师讲堂

四、公共选修课

五、校园文化活动

指标3:学科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备一定的本学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和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标3-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指标3-2:明确所教学科与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跨学科素养。

指标3-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

一、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课

选修课

二、教育实践课程

阅读实践

社会实践

课程教学实践

指标4:教学能力。能够根据中学思政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针对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指标4-1:熟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国家课程标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具备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

指标4-2:掌握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技能,能够分析教材、把握学情、独立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

指标4-3: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进行评价、反思和研讨,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区内外中学阶段思政理论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究。

指标4-4: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教育课程

二、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社会实践

杨帆当时大讲堂

 

指标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西藏自治区中学德育教育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基本的藏汉双语会话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工作中,胜任班主任工作。

 

 

指标5-1:掌握班级指导技能与方法,具有班级组建、中学生发展指导、与家长沟通合作等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指标5-2: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应用中学生“三观”的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有效的体验。

指标5-3:能够就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汉藏双语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

一、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学

心理学

公共藏文

班级管理

二、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见习、实习、研习

名师讲堂

三、校园文化活动

指标6:综合育人。理解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以环境影响感染中学生,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功能,能够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培育中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指标6-1:明确西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指标6-2:明确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指标6-3: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把育人活动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一、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学

心理学

二、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名师讲堂

三、校园文化活动

 

指标7:学会反思。理解教学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树立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能够综合运用批判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指标7-1:能够规划自身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兴趣,具有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的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指标7-2: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与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指标7-3:能够通过反思,在教育实践中收集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一、专业教育课程

二、教师教育课程

三、教育实践课程

阅读实践

社会调查

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反思

研习报告

四、对口交流

 

指标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能够与同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多民族团队中有效进行合作、交流。

 

指标8-1:共同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学习伙伴不仅是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备资源。

指标8-2:积极协作。具有多民族,特别是藏族与其他民族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体验与经历,具有跨民族交际的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中学互助合作和协作学习,初步掌握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能。

指标8-3:融入社会。能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与中学教师、家长和社区等沟通的积极体验,掌握观察、倾听等方法,理解中学生话语,具备与中学生对话的沟通能力,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指标8-4:不断提升。能在与学习伙伴、合作伙伴沟通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反思,积累一定程度的合作体验,产生感想和反思以积累经验,提高合作沟通的能力。

一、专业教育课程

二、实践课程与实践活动

结对帮扶活动

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

教育实习

教育见习

教育研习

三、对口交流

四、校园文化活动

 

 

四、基本学制

标准学制4年,在校学习时间为3至6年(含休学)。

五、学位授予

达到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要求

平台名称

通识教育

学科专业教育

教师教育类

创新

实践

最低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学分要求

38

8

58

18

10

4

18

154

七、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特色课程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法学、社会学、逻辑学。

特色课程:公共藏文

八、实践课程

包括军事训练、现场教学、课程见习、教育实习(见习、实习、研习)、社会实践和调查、毕业论文、学科竞赛、演讲技能训练及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热点、焦点问题课内研讨等,具体安排如下

1.军事训练2周,进行国防教育和纪律教育,安排在第1学期。

2.在校期间的第一、二、三学年,结合理论课程教学,利用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现场教学活动,以此进行理论课程实践的爱国主义教育。

3.第2学期开设《普通话训练与教师口语》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第6学期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选题、论证、语言表达、归纳创新等方面的写作能力。

5.第7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18周的教育实践,以此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包括完整的见习、实习及研习的教学过程以及班主任工作,学生根据教育实习内容填写“毕业生实习手册和鉴定表” 并撰写实习报告。

6.在校期间的第1至第6学期,每学期撰写不少于1.5万字,共9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取得相应的学分,由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完成。

7.毕业论文(毕业设计)7周,安排在第7-8学期。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力争结合西藏自治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

8.社会调查不少于2次,分别安排在第一、二、三学年暑假。

9.课程见习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安排,累计时长不少于2周。

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与目标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九、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周数分配表

(二)时间安排表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假期

1

入学

教育

军事

训练

理论教学

考试

 

2

理论教学

考试

社会

实践

3

理论教学

考试

 

4

理论教学

考试

社会

实践

5

理论教学

考试

 

6

理论教学

考试

 

7

教育实践(见习、实习、研习)

论文题目

提交

8

理论教学

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

毕业教育

 

周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假期


十、课程设置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修读

学期

总计

理论

实践

考试

考查

A0910007

大学计算机文化

6

6

90

 

90

 

1-2

A0110008

大学英语1

4

4

60

60

0

 

1

A0110008

大学英语2

4

4

68

68

0

 

2

A0710009

体育1

2

2

30

0

30

 

1

A0710009

体育2

2

2

34

0

34

 

2

A0710009

体育3

2

2

34

0

34

 

3

A0710009

体育4

2

2

34

0

34

 

4

A1210010

公共藏文

4

4

68

68

0

 

5

A0310011

写作与沟通

2

2

34

34

0

 

1

A00100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

2

2

32

16

16

 

1

A0010018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2

2

34

34

0

 

2

A0010019

美育理论

1

2

32

16

16

 

1-8

A0010020

劳育理论

1

2

32

16

16

 

1-8

A0010016

军事理论

2

2

30

30

0

 

1

A0010017

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

2

2

34

28

6

 

2

小计

 

 

38

 

 

 

 

 

 

 

选修

 

自然科学类

 

 

 

 

 

 

 

 

人文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信息科学类

 

 

 

 

 

 

 

 

民族历史类

 

 

 

 

 

 

 

 

其他(艺术、就业指导等))

 

 

 

 

 

 

 

选修小计

8

 

 

 

 

 

 

 

通识教育课程合计

46

 

 

 

 

 

 

 

注:选修课由教务处面向全校各专业统一开设,毕业最低总学分8学分,其中本专业学生须选择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

(二)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修读

学期

总计

理论

实践

考试

考查

必修

A1110002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3

51

34

17

 

1

B0010003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3

51

46

5

 

2

B00100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

2

34

34

 

 

2

B0010020

社会学

2

2

34

34

 

 

2

B0010004

政治学

3

3

51

46

5

 

2

B0010005

法学概论

2

2

34

26

8

 

2

A0010017

中国共产党历史

2

2

34

34

 

 

3

B001000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3

51

51

0

 

3

B0010007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3

3

51

46

5

 

3

B0010008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

3

3

51

46

5

 

3

B0010009

伦理学

3

3

51

34

0

 

3

B0010010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3

3

51

51

0

 

3

B0010012

逻辑学

3

3

51

51

0

 

4

B0010013

毛泽东思想概论

3

3

51

0

0

 

5

B0010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4

68

0

0

 

5

B0010015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3

3

51

0

0

 

5

B0010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3

51

46

5

 

6

B0010018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2

2

34

34

 

 

6

B001001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4

4

68

68

0

 

6

A0010018

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

2

2

30

30

0

 

1

A1110006

形势与政策

2

 

64

32

32

 

1-8

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必修合计

58

 

 

 

 

 

 

 

选修

D0011001

中国哲学史

2

2

34

26

8

 

3

D0011002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

2

2

34

30

4

 

3

D0011003

当代科学与技术

2

2

34

30

4

 

4

D0011004

当代社会思潮

2

2

34

30

4

 

4

D0011005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2

2

34

28

6

 

4

D0011009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2

2

34

28

6

 

4

D0011006

民族理论与政策

2

2

34

26

8

 

5

D0011007

宗教概论

2

2

34

28

6

 

5

D0011008

论文写作指导

2

2

34

18

16

 

6

学科专业选修合计

18

 

 

 

 

 

 

 

 

注:选修课程学分最低达到18学分即可,选课学期第七、八学期除外。

(三)教师教育类课程

必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修读学期

总计

理论

实践

考试

考查

C0010001

教育学

2

2

34

34

 

 

4

C0010008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1

2

18

18

 

 

4

C0010003

中学思想政治微格教学

5

5

85

51

34

 

5

C0010004

班主任工作实务

(附中)

1

2

18

18

 

 

6

C0010005

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方法

1

1

18

18

 

 

5

选修

 

小计

10

 

 

 

 

 

 

 

D0012002

教师三笔字训练

1

2

18

8

10

 

2

D0012004

心理学

2

2

34

30

4

 

3

D0012005

普通话训练与教师口语

1

2

18

8

10

 

1

小计

4

 

 

 

 

 

 

 

(四)创新实践课程

必修

环节

 

学时

 

实践

 

学分

 

 

学期

 

入学教育

17

 

 

 

0

 

 

1

 

军事训练

34

 

 

 

2

 

 

1

 

教育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136

 

 

 

8

 

 

7-8

 

毕业教育

17

 

 

 

0

 

 

8

 

阅读实践

34

 

 

 

0

 

 

1-6

 

美育实践

32

 

 

 

1

 

 

1-7

 

劳育实践

40

 

 

 

1

 

 

1-7

 

创新创业实践

102

 

 

 

6

 

 

1-8

 

合计

 

 

 

 

18

 

 

 

 

 

十一、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以H、M、L标识)


毕业要求

课程设置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

合作

形势与政策

 

 

M

H

 

 

M

 

大学计算机文化

 

 

 

H

 

 

 

M

大学英语1

 

 

M

M

 

 

 

 

大学英语2

 

 

M

M

 

 

 

 

体育1

 

 

 

 

 

M

 

 

体育2

 

 

 

 

 

M

 

 

体育3

 

 

 

 

 

M

 

 

体育4

 

 

 

 

 

M

 

 

公共藏文

 

 

 

M

M

 

 

H

写作与沟通

 

 

 

H

 

 

M

 

创新创业教育

 

 

 

 

 

 

H

M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H

 

 

H

 

 

美育理论

 

 

H

 

 

M

L

 

劳育理论

 

 

 

 

 

H

 

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

 

 

 

H

 

H

 

 

军事理论(慕课)

H

 

 

 

M

 

 

 

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

 

 

H

 

 

 

 

 

自然科学类

 

 

L

 

 

 

M

 

人文科学类

 

 

L

 

 

 

M

 

社会科学类

 

 

L

 

 

 

M

 

信息科学类

 

 

L

M

 

 

 

 

民族历史类

 

 

M

 

 

L

 

 

其他(艺术、就业指导等))

 

 

L

 

 

M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M

H

 

 

 

 

 

马克思主义哲学

 

 

H

M

 

 

M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H

 

 

 

 

 

社会学

 

 

H

 

 

M

 

 

政治学

 

 

H

 

 

 

 

 

法学概论

M

 

H

 

 

 

 

 

中国共产党历史

 

M

H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H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H

H

M

L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

 

 

H

H

 

 

 

 

伦理学

H

 

H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M

M

H

 

 

 

 

 

逻辑学

 

 

M

H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H

H

 

 

H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M

H

H

M

M

 

 

 

毛泽东思想概论

 

M

H

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H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H

M

 

 

H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H

 

 

 

 

 

中国哲学史

 

 

H

 

 

 

M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

 

 

 

H

 

M

 

 

当代科学与技术

 

 

L

 

 

 

M

 

当代社会思潮

 

 

M

 

 

L

M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H

 

 

 

M

 

民族理论与政策

 

 

H

 

 

 

 

 

宗教概论

 

 

 

 

 

M

M

 

论文写作指导

 

 

 

M

 

 

L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M

H

 

 

M

 

教育学

 

 

H

H

M

L

 

 

中学思想政治微格教学

 

 

 

H

H

 

 

 

班主任工作实务(附中)

L

 

 

 

H

M

 

 

现代教育技术

 

 

 

H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M

H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H

M

 

 

 

 

 

 

教师三笔字训练

 

 

 

H

 

 

 

 

心理学

 

 

 

 

H

M

 

 

普通话训练与教师口语

 

 

 

H

 

 

 

 

入学教育

M

M

 

 

 

 

 

 

军事训练

M

 

 

 

 

 

 

 

教育实践

L

 

H

H

H

H

M

L

毕业论文(设计)

 

 

H

M

 

 

M

 

毕业教育

M

M

 

 

 

 

 

 

阅读实践

 

 

H

 

 

 

M

 

美育实践

 

 

L

 

 

M

 

 

劳育实践

 

 

 

 

 

M

 

 

创新创业实践

 

 

 

 

 

 

M

M

、其他

1.用对象:本培养计划自2023级学生开始执行,适用于思想政教育(师范)本科专业。

2.订过程:2018年9月,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修订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工作的通知》(〔2018〕教20号),启动了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按照教务处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教师〔2017〕13号),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初步形成了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相关利益方及专家的意见。2019年4月,学院组织召开各教研室研讨会听取教师意见,2019年7月,学院分别召开在校生代表座谈会、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走访米林县教育局、林芝二中、拉萨市江苏中学、林芝一中、林芝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用人单位征求意见。2020年12月,教育部专家进入西藏民族大学马院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本方案在西藏民族大学具体实际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教育部专家的认证理念与建议意见。2023年重新修订。

综合各利益方的建议诉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最后修订并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

3.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

负责人:

王彦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执笔人:

刘权政(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主要参与人员:

  潇(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教学科科长)

  艳(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办主任)

  敏(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师代表)

卢少鹏(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师代表)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师代表)

巴桑次仁(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教育局局长、用人单位领导

宋发江(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用人单位代表

李建国(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思政课特级教师)

    德吉卓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中学校长、用人单位代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