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唐正东教授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5-12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125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4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四教学楼4216会议室举办“扬帆当时大讲堂”第九十六期学术讲座,邀请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唐正东教授作题为“‘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5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月娟主持。

唐正东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主体性的观点”“中国的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元素”以及“‘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体性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等三个维度解读了文化主体性理论的深厚意蕴。首先,唐正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主体性这一问题从阶级、政党、日常生活和个人层面的视角都有论述,他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工业革命的历史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其次,唐正东阐释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文化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当代文化主体性建设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他分析了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一些特点和内涵,认为中国文化主体性具有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它的连续性和生命力是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实现的。最后,唐正东强调,文化主体性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理论工作者认真研究。他区分和分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这三个层面,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郭云峰教授对文化主体性问题也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他认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从自发走向自觉和自信是时代的进步。它一方面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基础上,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所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充分融合的非凡成就。他指出,唐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显示出他的深厚理论功底和渊博学术积累。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宏阔的理论视野创新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主体性理论,使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报告会结束以后,周月娟书记作了总结讲话。她表示,唐正东的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深刻、视野开阔,他站在很高的理论高度所做的报告,为学院师生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法指引。

(文:张波/图:一萍 /审核:郭云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