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材料


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提纲

发布时间:2012-10-17 信息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326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深刻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一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迎接党的十八大是西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自治区党委对我区迎接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对迎接党的十八大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中央关怀和全国支援始终是西藏繁荣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的坚强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从西藏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民要求,积极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并通过实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始终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给予精心指导,倾注大量心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掀开了西藏历史新篇章。通过平息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铲除了压迫西藏人民数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突出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雄才大略。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开启了走向繁荣进步的新纪元。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高度关注西藏发展进步事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1980年和1984年,中央先后召开了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休养生息的特殊优惠政策,动员全国部分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援西藏,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西藏发展进步面临的各种干扰,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团结,加快发展步伐,邓小平同志在《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纲领性文献中提出了“关键要看怎样才能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著名论断,极大地解放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为西藏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面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严重破坏西藏社会秩序和良好发展环境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谁也没有这个本事。”这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正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西藏粉碎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形势下,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开辟西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进道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西藏社会的文明进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确保西藏社会稳定与发展。针对西藏面临的反分裂斗争严峻形势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党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指导西藏工作的10条意见,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转折点。1994年和2001年,党中央先后召开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一加强、两促进”三项任务,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加快西藏发展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对口援藏工作机制,成为新时期西藏发展稳定历史上两个光辉的里程碑。正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进入了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局势稳定时间最长的黄金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西藏发展稳定工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谱写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篇章。从1993到2012年,胡锦涛总书记连续2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期间西藏代表团的审议,对做好西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西藏工作指方向、定目标、鼓干劲,极大地鼓舞了西藏各族人民。2005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10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吹响了到2020年西藏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号角。2012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五个继续着力”的重要指示,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正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发展稳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又一座新的里程碑。2011年7月17日至22日,受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习近平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习近平副主席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对我们继续做好西藏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开创了党领导西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中央对西藏工作领导和支持力度最大、党的治藏方略日臻完善的10年;是西藏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项目建设最多、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显著的10年;是我区主动抓好大事、妥善处理难事,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10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10年;是全国支援西藏力度最大、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的10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的10年,西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开辟了党的西藏工作理论的新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高度概括党中央关于加强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深化对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规律性的认识,就西藏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等,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认识、重要论断。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西藏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对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了继承、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中央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藏稳藏兴藏思想理论体系。明确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西藏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深化对反分裂斗争的规律性认识,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始终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方面,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先进文化进基层进寺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强基固本、争取人心,夯实城乡基层基础,打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十六大以来党的西藏工作的丰富理论体系,既与我们党长期以来的治藏方略一脉相承,又体现西藏工作的与时俱进;既代表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完全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西藏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指导西藏工作的强大武器和政治保证。
  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西藏发展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促进西藏发展稳定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扶持政策,涵盖了投资、财政税收、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工资待遇、对口支援等方面。2006年,中央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40条优惠政策,涉及“三农”、财政金融、对外开放、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2008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近期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帮助解决。特别是2010年1月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给予西藏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一是大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二是实行全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三包”政策,提高国家补助农牧民的医疗标准和保障水平,扶持优秀藏语文图书、音像制品出版,加强西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三是加强能源建设、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积极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中央制定和实施的这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了一大批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项目。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突出解决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瓶颈。2007年,国务院确定西藏“十一五”建设项目180个,实际完成188个,累计投资873亿元。期间,相继建成青藏铁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2011年7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安排了226个重大项目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达3305亿元。中央确定和实施的这些重大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加大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力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有关单位按照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贯彻力度,举全国之力援助西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承担对口支援的18个省市、17个中央大型企业和6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共选派援藏干部4766名,援建项目4246个,援助资金139.3亿元,支援单位之多、援建项目之多、投入资金之多都是空前的。特别是2010年1月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延长到2020年,并要求援藏省市按地方财政收入的1‰安排援藏资金,要求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援藏力度,同时提出对口支援省市、企业每年吸纳一定数量的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口援藏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但有力地促进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效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完全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的无私支援,西藏就不可能有今天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取得了辉煌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在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续写了西藏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社会生产力充分涌流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硬道理和第一要务,大力实施“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西藏经济实现了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先后突破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11年达605.83亿元,是2002年的3.7倍。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76亿元,税收收入达到45.83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7.49倍和7.89倍。
  农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农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区粮食产量达93.73万吨,连续13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水平,确保了全区粮食安全;肉、奶产量分别达27.67万吨和31.35万吨,比2002年增长60.78%和29.01%。农牧业防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的贡献率达到40%。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批具有鲜明西藏特色的高原农畜精加工产品走出雪域高原,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欢迎。
  现代工业由小到大迅速崛起。通过近10年来的飞跃式发展,富有西藏特点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建筑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8.79亿元,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由2002年的20.2%增长到2011年的34.5%。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青藏铁路顺利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拉日铁路开工建设,延伸着西藏各族人民的经济线、团结线、幸福线、生态线。10年来新增公路里程23348公里。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机场相继建成通航,西藏航空公司成立运营,拉贡机场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西藏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以光缆、卫星、网络为骨干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兴能源体系基本形成,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的建成结束了西藏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2011年西藏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16万千瓦以上,用电人口覆盖率达到82%以上,现代化的光明照亮雪域高原千家万户。
  第三产业健全发展迅猛。商业贸易、现代物流、旅游观光、饮食服务、文化娱乐、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69.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0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0倍和9.8倍,正向着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阔步迈进。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47万户,注册资本334.7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3倍、8.26倍。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往来更加密切。2011年对外贸易额达13.59亿美元,是2002年的10.45倍。
  (二)社会和谐呈现新气象,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认真贯彻落实维稳责任和各项部署,立足抓早抓小抓快抓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一次次挫败了达赖集团的分裂图谋,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确保了国家安全和西藏稳定。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断增强。持之以恒开展以群众性反分裂斗争教育,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充分暴露,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成为各族人民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每年9月集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局面不断巩固发展。
  社会管理切实加强不断创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全区两万多名干部进驻5451个行政村(居委会),建强基层组织、拓宽致富门路、开展党恩教育、办好实事好事,既密切了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也夯实了城乡稳定的社会基础。广泛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在全区寺庙落实“六建”,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寺庙“九有”,强化寺庙公共服务,解决僧尼实际困难,所有在编僧尼全部纳入社保范围,广大僧尼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在全区建成698个便民警务站,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改善民生谱写新篇章,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时刻把各族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抓在手上,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196元,分别是2002年的3.2倍和2.1倍。随着收入增加,广大群众的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06.27台、电脑0.33台、电话168.51部、家用汽车5.13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逐年提升。
  群众生活极大改善。大力实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农牧区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到2011年底,共有33.87万户、174万农牧民住上安居房,1500个行政村完成人居环境建设,农牧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十年来累计建成5.8万套保障性住房。积极推进拉萨市供暖工程,今年冬天40%的居民将用上暖气。
  就业得到有效保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西藏籍应届大学生全就业、往届大学毕业生基本就业政策,目前已安排大学生就业12500人。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工劳动技能,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86万人次以上,劳务创收18.5亿元以上。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2011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4%、98.5%和63.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4年。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延伸到15年,年补助标准达到2500元。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现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硕士学位授予点18个,西藏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形成了包括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牧区医疗制度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覆盖。2011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8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2个,拥有床位9642张,医疗卫生人员达12995人,人均寿命提高到67岁。藏医药业得到重视和大力发展,目前,全区有藏医院医疗机构28所,没有藏医院的县在县医院设立了藏医科。
  社会保障不断扩大。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建立,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各险种参保人数达191.81万人次,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23%,对5085名孤儿实施有效救助。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十年来累计消除贫困人口108.7万人。
  (四)文化建设掀起新热潮,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一系列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在推动我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村有农家书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的目标。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67%和92.8%,比2002年分别提高了9.08%和11.66%。西藏藏汉语卫视频道实现24小时播出,广播电视年译制量超过1万小时、年译制电影60部以上,全区80%的行政村可以看上数字电影,平均每村每月放映电影达1.6场以上。人民日报、西藏日报等藏文版党报党刊免费向基层赠阅,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遍万里雪域高原。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十年来,国家累计投入9.5亿元用于文物保护,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文物古迹维修保护工作顺利完成。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藏戏等76个文化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53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三个“百幅唐卡工程”全面展开,古老的民族传统艺术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
  特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总投资300多亿元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在拉萨开工建设,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全面启动。全区拥有文化经营场所近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万人,8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日益崛起为新兴支柱产业。
  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出歌舞《魅力西藏》,话剧《扎西岗》、《解放,解放!》,京剧与藏戏《文成公主》,藏戏《金色家园》,影视剧《先谴连》、《一路格桑花》,图书《雪域边线行》等百余部优秀文艺精品,获国家级奖项20多个。积极开展各类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树立了社会主义新西藏良好形象。
  (五)生态建设力度前所未有,西藏高原依然是碧水蓝天
  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基本保持了较为自然的原生状态,是世界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中央政府批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计划投入155亿元,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十五”期间国家投入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达32.43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101.62亿元。自治区人大和政府颁布实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法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30余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重点环保工程进展顺利。突出抓好大江大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土地草场沙化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草原森林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全面启动农村薪柴替代工程, 18万户农牧民用上清洁的沼气能源。
  生态建设成效卓著。目前,西藏已建立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47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占西藏土地面积的34.5%,居全国之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1.91%,活林木总蓄积量居全国首位;各类湿地面积600多万公顷,居全国首位。
  (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彰显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教育成果丰硕。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基层组织更加牢固。以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基层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在90%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30%以上的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换届选举选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8820人。积极在农牧民、企业、生产一线和藏族干部群众、青年、大中专学生、知识分子等人员中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新党员2508名。
  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敢于同达赖集团作斗争的优秀藏族干部、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长期在藏工作的优秀汉族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得到了进一步锤炼。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服务大局、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培引并举、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方针,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全区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达29.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5%,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
  反腐倡廉取得实效。强化宗旨意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严格廉洁自律,加强廉政教育,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牧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引导党员干部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探索建立符合西藏特点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落实保持党员干部纯洁性的具体措施,以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三、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当前,西藏正处于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切实抓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对于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7·23”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副主席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时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牢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构建促进发展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在西藏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要深刻认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中国特色”是灵魂、是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表明了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的坚定意志;“西藏特点”是认识西藏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准确把握了西藏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我们党对西藏发展规律认识的科学总结和治藏方略的丰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的具体运用,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西藏实际、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着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思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物质基础;继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财力投放到民生建设领域,重点面向农牧区和农牧民,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着力加强生态保护,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继续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西藏社会大局稳定;继续着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奋力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突出把握好稳中求快的总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切实用好特殊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财税、金融、投资、人才、产业、对口支援等扶持政策,牢牢抓住、充分利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骨干企业、兄弟省市的对口援藏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对接,认真抓好配套落实,保证中央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国家“十二五”期间支持西藏发展226个重大项目,力争年内在建项目达到179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亿元以上。切实破解发展瓶颈。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拉日、拉林铁路建设,完善区内外航空网络,力争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公里,民航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2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5万吨;推进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力争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20万千瓦;力争96%以上的乡镇通光缆、70%以上的乡镇实现邮政网点覆盖。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能源、优势矿产、藏医药、高原特色食品、民族手工业和特色旅游等支柱产业,努力建设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放心放开放宽放胆放手,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依托区域优势,开发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和扩大经济合作的渠道和领域,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优势地区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大力实施富民兴藏战略,围绕重点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使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大力推进安居工程。积极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使更多农牧民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有效解决城镇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实施 “八到农家”、寺庙“九有”工程,加快推进拉萨城市供暖工程,切实改善城乡居民、农牧区群众和寺庙僧侣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扩大就业。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机制,广开就业渠道,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以上,力争西藏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做到就业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常有收入。着力稳控物价。加强市场价格预警监管,加大农副产品储备投放力度,建立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完善价格应急协调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努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强化医疗卫生。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卫生执法监督及卫生应急处置等公共卫生工作,切实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年底前对300万城乡居民全部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今明两年完成城乡所有700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救治工作。提高社保水平。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适时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3%以上,扩大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6%左右。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覆盖城乡、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积极推行农牧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义务教育15年免费“三包”政策,确保广大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扶贫开发。制定专项扶贫开发规划,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到2020年,完成259个重点乡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帮助20万贫困户、83.3万低收入农牧民稳定脱贫。
  (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要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为重大责任,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历史使命,围绕着力提升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力、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全面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推动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打牢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牢牢掌握涉藏舆论斗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缴反动出版物和宣传品,净化文化市场,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实施“文明乡(镇)村示范工程”、“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程”和“万里高原交通干线文明区工程”,积极开展文明乡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县城、文明社区、文明户的推荐评选工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和完善遍布全区、功能齐全、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七地(市)全部有图书馆、群艺馆、数字电影院,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新华书店,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文化服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产业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和生产。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努力实现长治久安
  西藏的稳定关系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安全关系国家的安全,历史经验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社会稳定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本前提,是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强化维稳意识。面对达赖集团变本加厉地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在日益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面前,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做到精力不分散、力度不减弱、工作不动摇、责任不放松,做到高度警惕、警钟长鸣,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广泛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用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深入揭批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法上的欺骗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反分裂斗争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时刻做到立场坚定、认识统一、表里如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坚决与分裂破坏活动作斗争。进一步明确维稳目标。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力争小事也不出,确保全区局势全面稳定、持续稳定。进一步完善维稳措施。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口,努力在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上下功夫、在强化寺庙管理上出实招、在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上做文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城乡基层基础工作,筑牢维稳工作防线,坚决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健全维稳机制。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各级领导维稳分包机制、维稳督促检查机制、信息情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把各类安全隐患处置在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维稳责任。严格执行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铁的纪律保证党中央和自治区的维稳政策落到实处,坚决防范和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彻底粉碎一切破坏西藏稳定、危害祖国统一的图谋,构筑起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六)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建设生态西藏的战略要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努力做到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加强重点生态保护。认真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突出抓好大江大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土地草场沙化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森林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力争“十二五”期间植树造林26万公顷以上,退牧还草480万公顷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8万公顷以上。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主要江河、重点区域水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森林草原、水土流失、地质和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做到早掌握、早准备、早处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应用节能保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强化节能减排,禁止“白色污染”,落实好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宣传生态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珍爱环境、全民响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努力构筑稳固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造福国家、人民和子孙后代。
  (七)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当前,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思想建设。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模范践行“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夯实组织基础。大力实施地(市)、县(市、区)、乡镇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工程,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实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充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重视培养使用基层一线干部;实施村(居)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以“五个好”为目标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实施党员队伍建设工程,尽快实施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每个行政村、高校每个班级每年发展3-5名党员。严肃党的纪律。从严从重查处破坏团结稳定、损害祖国统一等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建立符合西藏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扬良好作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创造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促进民生改善的一流业绩。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美好的前景无比广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