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领导讲话


刘洪顺:西藏高校办学必须主动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布时间:2013-04-29 信息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261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高校办学必须主动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点体会
 
西藏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刘洪顺
 
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机遇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深刻阐述了教育发展振兴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指出了“教育史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和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凸现。
这意味着什么?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无疑都是激励,莫大的激励,同时更是责任,一种历史责任。
从十八大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战略要求来审视西藏高等教育,我们认为有诸多重大问题需要认真解决,笔者结合西藏民族学院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践,就西藏高校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西藏高教发展面临的基本命题
我认为西藏高校办学发展始终面临一个最为基本的命题,用一句话表述即:西藏高校办学发展与西藏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这个命题饱含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办学是否适应西藏社会发展需求问题,二是人才培养是否适应西藏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需求问题。
这个问题,数十年来始终伴随西藏高校成长之路、发展之路,就象一只挥之不去的影子。当然原因很简单,西藏高教应西藏社会需要而生,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这是教育之于社会的基本关系、基本规律,没有任何教育可以脱离这一关系,挥去这只影子,无视事务规律是要受惩罚的。
最初,西藏举办高等教育,完全是顺应要求,应运而生。西藏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即创办公学,学习文化,学习政治,掌握一技之长,完全用一种俗称的方式培养社会主义政权干部,以满足西藏社会制度历史跨越对人才的需要。之后,伴随西藏社会产业发展,西藏高等教育完成了一次全面的转型,即举办各类专业教育,由以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为主转为专业教育为主,以满足西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该说,西藏高等教育自创办始就直接面对了与西藏社会发展要求的适应性命题,并很好地应对和完成了这一命题。在过去数十年的西藏社会发展进程中,西藏高教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藏社会发展在数十年中,呈现出人才需求以自己培养为主的面貌。
亦勿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出台对口支援西藏战略以来,西藏社会发展陡然间加快步伐,事项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革和历史性跨越,其跨越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未来发展目标的设定更令人激励。谁能想象,西藏社会将能和全国一道实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谁能想象西藏社会将能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于是,之于教育,与西藏社会的这种跨越式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亦陡然凸现。而现状则是在快速面前显得步履艰难、迟缓,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问题逐一显现。客观地评价,整体而言,西藏高教数量的增长,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基本上跟上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而在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质量要求上,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目标要求。比如,人才结构类型上,文科生居多,理工类特别是产业应用型人才奇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比如毕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高,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比如大学毕业生的政治素养、意志品质、语言能力、人文修养均不能完全适应严峻的西藏社会反分裂斗争形势,高海拔自然环境,艰苦基层条件和少数弥足聚居区域工作的需要等。
究其原因,客观上来自于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诉之高教必须实现发展的跨越,而教育发展既受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制约,又受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二主管层面上讲,明显存在着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发展跟进的思路不清和改革发展的力度不够的问题。
二、西藏高校办学发展必须主动适应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命题,无论高教的举办者还是从事高教的同志,目前尚缺乏应有的清醒和破解之策,换句话说,目前,还是没有把这一问题视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紧迫问题来面对,注意力还集中在高教办学的具体问题中。我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不应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结合西藏高教办学的现状,认真梳理自身办学与党的十八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与期待的差距。
笔者认为,在认识层面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盲目乐观。毋庸置疑西藏高教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面貌,也取得看诸多发展成就,历数成绩令人欣喜,但当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对教育的要求,西藏跨越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当我们面对高校办学的形势条件以及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完全高兴不起来了,剩下的只是压力和责任。二是发展思路上尚存盲点,即发展思路仍停留在量的增长上,对质的提升缺乏完整自己的思路,仅是被动跟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指令行事,尚不能在审视西藏的自身状况、特点的基础上谋划发展问题。三是对制约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前提性问题缺乏重视,比如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问题上较为忽视。目光更多地集中与高校办学的微观问题上,致使教育不能主动地融入西藏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布局去思考谋划。四是存在畏难情绪。有些问题早就看到了,甚至提出来了。比如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类型单一等。但由于西藏高教现状和高教自身办学规律,不敢直面,不敢下大决心,致使一些制约性重大问题久拖难决。笔者以为上述认识层面的问题必须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认真加以解决,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面前,教育要有使命感,要有主动性,要有所体现。
三、解决“适应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以下笔者结合西藏民族学院发展实际,对如何主动适应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适应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提几点思考意见,以供参考。
1.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西藏民族学院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适应了西藏社会对教育发展质量的要求,完成了规模发展的使命,在97年的学校第十八次党代会上,确定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之后,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内部体制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均有所收获(我院毕业生在全区公招公考多年名列前茅,考研学生在连年攀升,在全国进入就业五十强,师资队伍研究生学历数达70%左右,并引进多名海归研究生,连续数年科研立项剧增,并突破自然科学国家立项)。但是,仍面临诸多重大问题未能预期。我以为,在内涵发展、质量提高问题上要始终重视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仍是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必须下大力气建设。目前,就区内高校而言,西藏民院暂具一点优势,但放眼全国高校,我们的师资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学科领军人物缺乏,更谈不上学术大师。一个没有高水平师资的大学时谈不上质量和水平的,一个没有大师的高校是不能办成一流大学的。二是建设和营造规范严谨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这是一个在全国高校共存的一个问题,但西藏高校由于生源质量的原因显得更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倡导建设校风问题,不仅是教育引导学生问题,而更重要解决好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常规秩序问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三是确立和强化学科建设在高校办学中的主导地位、龙头地位问题。以学科水平的增长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建设西藏高校自己的学术平台,研究基地,提供教师学术成长的条件与舞台,必须重视科研工作,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同时正确引导学术研究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社会需要。内涵建设、质量提高涉及高校办学的全部工作,这里不再一一述及。
2.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目前教改的重要着力点仍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专业优化,学科优化问题。这个问题对西藏高校而言,任务十分繁重。目前,西藏高校的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适应性差,现有专业多为文科专业,即便是理工类也很薄弱,与西藏产业发展形成很大反差。社会产业急需的人紧缺,而文科毕业生堆积、过剩。急需人才、特殊需求人才、高端人才培养不出来;二,现有专业优化改造拓展不够,有的专业仍保留初办时老面孔,几十年不变,难以适应早已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三,专业创建盲目,没有准确社会需求判断,往往跟着国家专业目录走,而不是跟着西藏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建设的步伐走,固然专业优化、学科优化非同企业改造那么简单,它需要一个培育、积淀、积累的艰辛过程,但是它又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西藏民族学院将专业、学科优化做为新一轮教改的着力点,也曾组织干部、专家深入西藏做调研,但目前仍处于较为盲目的状态,难以下手的状态。西藏社会目前急需什么样的专业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仍然说不清。我以为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一种主动姿态,必须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必须聚合教育主管部门、办学单位以及西藏社会相关职能之力。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优化问题。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有一个显著的要求,即对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而我们的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西藏高校虽然生源质量较差,但大学教育仍是一种精英模式,重书本,重理论,致使一部分学生即使死记硬背,很难完成学业。毕业后的文科生也居然写不了东西。西藏民族学院在新一轮教改中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的改革,今天仍是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我以为这一问题经过高校的自身努力是能够解决的。解决这一问题,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又要着眼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既要满足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直面西藏生源的实际与特点,不能揠苗助长。解决这个问题,更多是高校自身的问题,要静下心来,从课程设置、大纲编写、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具体工作一一做起。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是结合生源实际,满足社会要求,具有学校自己特色。改革还涉及其它一些如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重要方面,以上两点更为重要而紧迫。
三、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校党的建设,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质量和办学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在明确了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任务的同时,将希望寄托于今天的青年,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加明确的政治要求。西藏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政治质量要求方面,面对着特殊的形势、环境和压力,“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加尖锐。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西藏民族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现时代人才培养面对不同于历史的社会物质条件、意识环境,和更为复杂的“西化”、“分化”敌对战略和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高校办学应当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应当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办学的全方位和育人的全过程。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而迫切。一是构建高校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这个体系应是寓教育、教学、管理、文化侵润为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目标取向一致,同架共驱、比翼齐飞的完善的高效的有机体,而不是单一的教育,单一的管理,环节脱落的链条,分散支离的东西;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必须进一步增强,以求工作的实效。要抓住青年的思想实际、成长特点,尤其要抓住青年思想困惑、意识深层问题施之工作。有的放矢,而不是空讲理论、大道理,空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构建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思想政治工作防线。特别是针对达赖分裂集团的渗透要有牢固的防线。要重视消除青年学生思想深层的宗教影响,狭隘民族意识影响,引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这个防线,要有教育、有法纪规范,有专门机构、防控措施和固守的底线要求。
解决高校高校办学发展如何适应与西藏社会发展这一基本命题,涉及西藏整体高教发展。以上问题的提出及思考,仅为对目前一些显见的问题提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尚不能完全回答这一重要命题,目的是在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历史背景下,求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探讨,更好地推动西藏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以努力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要求。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