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西藏民族大学第十四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3-15 信息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3293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23年3月是学校第十四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进一步引导全校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谱写我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第十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贯彻落实总书记致学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年),着眼推进“四个创建”和“四个走在前列”,坚决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

二、活动目标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充分发挥学校“全国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的重要阵地作用,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面向全校师生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进一步增强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各族师生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更加坚定,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意志更加坚强

三、活动时间和主题

时间:三月为主,贯穿全年

主题:小小石榴籽  悠悠中华情

四、活动内容

(一)主题教育凝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基础

1. 上好“开学第一课”。围绕践行二十大 逐梦新征程上好新学期第一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用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和凝聚各族师生,让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以及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师生心中,不断增强师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2. 夯实课堂主阵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金课,示范引领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西藏区情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党课团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中去,贯穿教育教学体系,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耦合共振。

3. 旗帜鲜明反分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四史”教育尤其是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学习教育,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持续深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揭批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切实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行为自觉。

4. 找准教育切入点。深化“三联三进一交友”、结对帮扶、“手拉手 心连心活动,持续进不同民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建设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和文明健康的良好班风,制定完善学生宿舍公约,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师生联动机制实现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友谊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校园文化添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力量

5.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6. 塑造特色校园文化。深化“春华秋实校园文化节”、“一院一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学习贯彻二十大”优秀电影展播、中华经典诵读、“民大讲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书法摄影展以及科技、文娱、体育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氛,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各民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7.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发挥学校的推广普及基础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搭建起各民族沟通的语言桥梁,促进各民族师生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增强各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让民族团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化于众、凝化于魂。

8.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把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着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校史馆、西藏社会进步展览馆、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建设,在校园建筑、校园道路、校园文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民族团结的内容,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来引领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健康成长,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

(三)社会实践助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奋进合力

9. 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师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广大师生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10. 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鼓励各族师生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院特色和专业优势,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教育、素质拓展教育、综合能力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入民族地区,走进乡村、田间,通过开展家访交流、爱心捐赠、爱心支教、普法宣讲、课题调研文艺汇演“五下乡”等方式,与各族群众进行深入交流,调研观察祖国的伟大发展,用青春行动践行民族团结。

(四)先进典型引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有效载体

11. 选树先进典型。表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展榜样文化活动,营造榜样文化氛围,用先进典型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让广大师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自觉参与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中来,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五)宣传平台造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12. 及时开展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史馆、西藏社会进步展览馆、校报、橱窗、校园广播、LED、“西藏自治区高校思政网络工作中心”“民大青年”以及各级各类微信公众号等校内资源,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营造氛围,扩大声势

13.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强化网络舆论引领,主动设置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师生需求、有利于传播正能量的话题和宣传主题,做好组织策划,开展正面宣传,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提升网评员队伍能力和水平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舆论导向促进各民族师生情感共融。

(六)理论研究奠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保障

14. 深化民族理论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加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总结党领导西藏在民族工作中的成功实践,组织学者开展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刊登学术论文,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为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言献策。

15. 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研究优势和智库作用,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建强用好铸牢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引导各族师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看清民族的走向和未来,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策划,抓紧抓实抓好,创造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活动,不断赋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新时代内涵和特色。

(二)强化协作配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涉及部门广、范围大、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全校各部门上下一心、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各部门务必在工作中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秉承民大精神,切实形成履职尽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用辛苦指数、实干指数换取各族师生的幸福指数。

(三)务求取得实效各部门要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宣传引导,抓住特色亮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校内各宣传平台,以新形式、新内容、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请及时报党委宣传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宣传部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