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大 纲

  课  程 心理学

  适用专业 各二级学院(系)师范专业(本科) 

  执 雷永生

  教 教育与心理教研室

  院  系 教育学院

  时 2006 年 7 月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心理学

  课程所属单位: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我校各二级学院(系)师范专业(本科)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 51 节(其中理论学时 43 学时,实践学时 8 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我校各二级学院(系)师范专业(本科)学生,是师范学生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或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和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把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将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中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心理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和自身的身心的积极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的学科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任务、方法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认识理解和思考心理学与教育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尤其是要明确学习目的和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 一 节 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结构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 二 节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 三 节 心理学与教育

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二、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观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心理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2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3 、师范生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白和理解人的心理及其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进一步加深对心理学学科性质和特点的认识,了解有关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

教学重点:人的心理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第一节 人的心理及其实质

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 心理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个体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年龄特点

二、遗传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体自我意识与心理发展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心理与生理的辩证关系

  2 、心理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与联系

  3 、人的心理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4 、个体心理的积极健康发展与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

第三章 动机与学习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及其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的正确科学方法,从而能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

教学难点:行为动机理论

第一节 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

一、心理与行为

二、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节 行为动机

一、动机及其心理功能

二、动机与行为

三、行为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

一、关于学习的基本看法

二、学习动机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 人类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3、 人类行为动机的社会性本质

  4、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

第四章 注意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注意在人的整个认识心理活动过程及学生知识学习掌握和教学中的重要性条件作用,理解更好地培养形成自己良好的注意品质的方法,掌握努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注意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注意品质及其培养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理论

第二节 注意类型及其规律

一、无意注意的引发

二、有意注意的保持

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第三节 注意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二、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组织

三、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注意与认识过程的密切关系

  2、 注意的心理规律

  3、 良好注意品质的自我培养

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感知觉的一般规律,理解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掌握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力的正确方法,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感知能力和丰富感知经验,坚实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感知觉规律及其教学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及类型

二、知觉的概念及类型

三、感知觉的特点与生理机制

第二节 感知觉的心理规律

一、感觉的一般规律

二、知觉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感知觉与教学

一、教学中的感知觉问题

二、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感知觉与认识的关系

  2、 感知觉的一般心理规律

  3、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 记 忆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记忆的心理过程及其特点,理解记忆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提高记忆力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

教学重点: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记忆方法和记忆里的提高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概念与类型

二、记忆机制

三、记忆与认识

第二节 记忆过程与规律

一、识记及其心理规律

二、保持及其规律

三、重现及其规律

第三节 记忆与教学

一、教学中的记忆问题

二、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记忆术(方法)与记忆品质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记忆与认识的关系

  2、 记忆的心理规律

  3、 良好记忆品质的自我培养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思维的基本特点及其心理过程,理解思维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正确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能够主动培养形成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及其方法

教学难点: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 思维的概念与类型

二、 思维与语言

三、 思维与认识

四、 思维形式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其规律

一、 思维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

二、 问题解决思维过程

第三节 想 象

一、 想象与思维

二、 想象的类型及特点

三、 想象的心理功能及其发挥

第四节 思维与教学

一、 教材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二、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 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思维与认识的关系

  2、 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及其方法(策略)

  3、 想象的心理功能及其发挥

  4、 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自我培养

第八章 知识技能掌握与教学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的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一般心理过程及其特点,理解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科学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知识技能掌握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

一、知识掌握的概念及特点

二、知识掌握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技能的掌握

一、技能掌握的意义及特点

二、技能掌握形成的过程

第三节 教学与心理卫生

一、教学中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

二、教学中的几个主要心理卫生工作问题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知识掌握心理过程及其特点

  2、 技能形成及其有效条件

  3、 师生心理健康及其实现

第九章 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创造力培养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会学习的重要意义,理解学习的基本策略,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推动学习进步。

教学重点: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会学习及其能力培养

一、学会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习策略及其掌握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的训练

三、元认识

第三节 创造力培养

一、 创造力的概念及结构

二、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本章作业与思考题

  1、 学会学习的实质及重要意义

  2、 学习策略及其科学训练

  3、 学生创造力培养及自我培养

第十章 态度与情感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的情绪情感活动的实质及心理规律,理解态度的产生形成和改变的有关理论,掌握情绪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的正确方法,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正确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情绪情感实质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情绪调控方法

第一节 态 度

一、态度的概念及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

三、态度的改变

四、态度与学习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情感的类型

三、情绪情感活动的心理规律

第三节 情感与教学

一、教育教学中的情绪情感问题

二、情绪情感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形成

  2、 情绪情感规律及其教学应用

  3、 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

第十一章 意 志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其特点,理解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的特点,掌握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方法和正确途径,从而顺利实现意志行为,取得更好的学习与工作成绩。

教学重点:意志行为心理过程

教学难点:意志品质及其锻炼培养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与情感和认识

第二节 意志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意志与教学

一、教学中的意志心理问题

二、意志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对意志自由的正确理解

  2、 意志行为心理过程及其特点

  3、 良好意志品质的锻炼培养

第十二章 品德及其形成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人的品德及其形成的心理学理论,理解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意义,掌握培养形成良好带的品质的正确方法,从而增强行为的自觉主动性,减少过错行为,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

教学重点:品德形成心理过程

教学难点:品德培养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学生品德形成心理过程

一、学生品德形成与教育教学

二、学生品德形成心理过程

三、品德形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第三节 品德与教学

一、教学中的品德心理问题

二、品德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品德心理构成及其辩证关系

  2、 学生品德形成心理过程

  3、 教师品德与教书育人

第十三章 学校中的群体心理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学校群体心理的基本问题,理解更好适应学校社会生活的正确方法,掌握学校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促进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学重点:学校人际关系及其正确处理

教学难点: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与群体心理

二、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学校人际关系及其处理

一、师生关系及其交往

二、同学关系及其交往

三、学校人际关系测量

第三节 班集体中的社会心理

一、班集体的形成

二、班集体形成中的社会心理问题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学校人际关系及其正确处理

  3、 班集体的培养形成

第十四章 心理的个别差异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实质及其具体不同表现,理解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培养良好个性的正确方法,从而能认真地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积极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人的个性差异及其形成

教学难点:个性培养

第一节 个别差异概述

一、个别差异的概念

二、个别差异的形成

第二节 心理特征个别差异

一、气质差异

二、性格差异

三、能力差异

第三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二、因材施教的实施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个别差异及其形成

  2、 气质、性格、能力及其相互影响作用

  3、 教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第十五章 青少年心理与教育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因材施教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第一节 少年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一、少年期心理的主要特点

二、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教育

三、少年期心理发展诊断

第二节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一、青年初期心理的主要特点

二、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三、青年初期心理发展诊断

本章作业和思考题

  1、 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2、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3、 对当前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养的思考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理论课 实践课 其它

1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

2 学时

1 学时

2

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

3 学时

3

第三章 动机与学习

4 学时

4

第四章 注 意

2 学时

1 学时

5

第五章 感知觉

4 学时

6

第六章 记忆

2 学时

1 学时

7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4 学时

8

第八章 知识掌握与教学

2 学时

1 学时

9

第九章 学习策略掌握与创造力培养

2 学时

1 学时

10

第十章 态度与情感

4 学时

11

第十一章 意志

2 学时

1 学时

12

第十二章 品德及其形成

3 学时

1 学时

13

第十三章 学校中的群体心理

3 学时

14

第十四章 心理的个别差异

3 学时

1 学时

15

第十五章 青少年的心理与教育

3 学时

小计

43 学时

6 学时

2 学时

比例

84 %

12 %

4 %

合计

51 学时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适当比例的学生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和测验以及习题课等,教师的课堂讲授主要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和理解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课堂讨论主要在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心理实验和测验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增进对自己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习题课则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等,努力实现教学相长,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与作业等)和期终考试(考查)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 30% ,考试(考查)成绩占 70% ,学生最后成绩为综合成绩,成绩计算办法为百分制。学生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对作业、考勤、课堂讨论等的评定,考试成绩主要为试卷成绩。考试试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以保证考试的客观公正性,有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籍

  1 、《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教 2002 年 6 月版

  2 、《心理学》(郑雪 等主编)高教 1999 年 6 月版

  3 、《新编心理学》(陈录生等主编)北师大 2002 年 8 月版

  4 、《心理学原理》(姜俊红主编)高教 2003 年 8 月版

  5 、《心理学》(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八、说明

  本教学大纲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灵活调整,包括每章教学学时的分配,教学内容增删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的等,一切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为最高宗旨。

  执笔人: 雷永生

  2006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