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来源: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浏览次数:57

刘再聪首先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为切入点,着重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路精神的重要论述。之后,他对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丝绸之路的特定历史依据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援引《史记》、《大唐西域记》等大量历史文献,阐释了“中国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身毒国道)”两条丝绸之路具体路线的开辟,并强调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概念的界定,当与公元前113年到公元127年张骞和班氏父子出使和经略西域的历史功绩有关。最后,刘再聪以“秦人向西部扩张”、“羌人向青藏高原迁徙”,以及唐、蕃之间围绕陇右、河西走廊等地的交往互动为具体实例,进一步论证并梳理了“中原王朝西进与高原王朝东进”这一宏大的历史脉络,他指出,历史事实和历史遗存证明,甘肃是甘肃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路段,在中西交往中,穿越甘肃是行者的首选通道。
讲座结束后,刘再聪和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李永宪作总结点评,他指出,刘再聪教授的精彩分享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他从丝路研究的大背景入手,在对大量文献进行考证、比对的基础上,又将其同考古材料与地理学知识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也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文、图:杜少鹏/审核:余小洪)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Copyright ©right 2024 西藏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版权所有陕ICP备160167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