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来源:民族研究院
浏览次数:17447
辛雷乾,男,汉族,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现抽调到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主讲课程有:宗教学概论、西藏宗教文化、藏传佛教思想史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宗教学理论研究、西藏宗教与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西藏教育厅项目1项,西藏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重大委托项目1项。先后在《中国宗教》、《法音》、《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前沿》、《安多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陈立华,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藏佛教比较、藏传佛教文化、西藏历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中国藏学》、《青海民族研究》、《西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2017年9月-2018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访问学者。讲授“宗教伦理学”“西藏宗教概论”“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学概论”、“宗教学前沿问题研究”等本、硕学生课程。
杨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教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浙江学刊》、《学海》、《江西社会科学》、《历史教学问题》、《湘潭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相关文章被中央党校举办的《中国干部学习网》、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实证政治学网》、湖南社会科院主办的《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载。合译译著一部:《历史语境中的市场,现代世界中的观念与政治》(独译其中的15万字),(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参编教材一本:《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第十一章),(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该教材荣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文化史》、《18世纪启蒙运动与沙龙文化》等专业课或文化素质课。
扎西龙主,藏族,四川大学宗教学博士生研究生毕业。在各种藏文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散文诗歌及评论性文章。代表作品有《浅析涉藏锡金近代史》、《藏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之窥见》、《佛教与荣格痛苦观的比较》、《阿里普兰县是藏文化发祥地之一》等学术文章。主要担任《高级藏语》、《藏汉翻译与藏文写作》、《西藏文化》和《藏族历史》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刘玉皑,女,汉族,西北大学博士,副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从事民族学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讲授《民族学导论》《世界民族志》等课程。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藏自治区民族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等,出版专著1部,编著教材1部,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教工委优秀党员、西藏民族大学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
邵卉芳,河南商丘人,法学博士,副教授。开设《民俗学概论》《文化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资源概论》《文化遗产与保护》等课程。在《民俗研究》、《云南社会科学》《西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项,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一项,国家民委项目一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画里画外: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调研》。近年来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休闲民俗旅游。
陈鹏辉,男,汉族,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西南边疆史。2016年获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在《中国藏学》《西藏大学学报》《西藏研究》等期刊发表《张荫棠遭弹劾考释》《从重西北到西南:清朝围绕治藏的筹边方略》等文章20多篇。先后多次带学生赴五省藏区开展田野调查。
李果,青海循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蒙藏关系史。主持了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重点项目《政治安全与西藏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建构现代中国历程中的藏传佛教高僧图研究》;民委基地项目《格西阿旺嘉措爱国爱教活动研究》等项目。先后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西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西部蒙古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民国初<藏文白话文>对西藏的政治社会启蒙》、《喜饶嘉措与西藏和平解放研究》、《清至民主改革前改则部落述考》等20余篇学术论文。翻译了藏文古籍《青海史·梵音新韵》(藏翻汉)。主要讲授《藏族史》、《西藏宗教》、《西藏民俗》、《中国民族史》、《藏语文》等课程。
羊毛措,女,藏族,青海共和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藏宗教、藏汉翻译、藏族历史及其文化。主要讲授《实用藏语》《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藏文选读》《藏语口语》等课程。在《西藏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安多研究》《青海社科》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2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民委项目1项、自治区教师实战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藏秦喜马拉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项目1项。
余小洪,重庆开州人,汉族,男,副教授、考古学博士。文博、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导师。西藏民族大学青藏高原考古中心主任,民族研究院考古文博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西藏考古与艺术史、文物学、西藏和祖国关系史等。
近年,出版专著1部,在《边疆考古研究》《藏学学刊》《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西藏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西藏自治区党委重大委托课题各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教学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长孙樱子,女,汉族,陕西咸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冶金考古、铅同位素考古、科技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计划1项。在《文物》、《Archaeometry》、《西藏民族大学学报》、《有色金属》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要承担《汉唐考古》、《科技考古学》、《文物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杨学东,男,辽宁抚顺人,文学博士。2009年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硕士毕业后进校工作至今。现任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汉文西藏方志的整理与研究。主持并结题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西域全书>对清代西藏方志编纂的影响》一文获得2023年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曾谦,博士,副教授,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历史文化地理和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史。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在《江汉论坛》、《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近代山西城镇地理》、《丝绸之路文化》2部专著。
王文轩,男,汉族,山东临清人,厦门大学考古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商周考古、青铜器研究、先秦手工业研究、西藏考古。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计划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项目多项。曾先后在《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故宫博物院院刊》《音乐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青铜器》《考古绘图》,研究生课程《历史时期考古》等。
毕明良(1976-),男,江西彭泽人,哲学博士,副教授,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项。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Copyright ?2024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版权所有陕ICP备160167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