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我校举办第一届青藏高原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

2024-11-28

来源:民族研究院

浏览次数:58467

 

11月23日,第一届青藏高原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在我校秦汉校区成功举办。受邀来自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藏学出版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山南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文物管理所、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等20多所高校、考古科研院所及文物与博物馆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我校考古与文物专家团队及相关学院10多位专家及30多名研究生共同参加论坛。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教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李林辉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王浩对应邀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本次论坛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考古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西藏、陕西两省区党委主要领导调研讲话精神,推动青藏高原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我校考古文物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张建林深情回顾多年来对我校考古文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支持,希望考古文物学科建设不断迈向新高。李林辉向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西藏考古凝聚人心、增进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方力量共同携手为青藏高原考古文物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分主旨演讲和两个分论坛主旨演讲阶段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永宪教授主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杨军昌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郑君雷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映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建华研究员六位专家分别以《荒原古堡——西藏西部城堡遗址的类型》《历史地理学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作用》《基于材料科学的考古研究(材料考古学)——以出土黄金饰件为例》《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新构造》《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贵族墓葬研究》《西南山地青铜时代的冶金生产》等主题,从考古、历史地理、文化遗产保护等不同视角围绕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作了精彩主题演讲

“青藏高原考古”分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民族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化石研究员、 西藏博物馆研究部主任何晓东研究员主持,分别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张建林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映福教授点评。西藏博物馆研究部何晓东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春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席琳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仪明洁副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万涛副研究员,我校余小洪副教授、房子超博士、胡晓兵博士等学者围绕青藏高原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探讨了西藏阿里地区石构遗址、龙门卡村游牧文化高原腹地细石器青藏高原考古出土海螺甘孜地区石棺墓调查与研究莫高窟465窟喜金刚曼荼罗清代《李麟墓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历史大脉络中青藏高原文化发展及与祖国内地多个地区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分论坛上下半场分别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杨军昌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春教授主持,分别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郭立新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永宪教授点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郭立新教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胡长城副研究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钟毅助理馆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闫琪鹏助理馆员我校王文轩副教授、长孙樱子副教授、李舒涵博士等学者分别就新石器时代生计模式、云南藏区迪庆州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城河流域青铜时代文化、古代人骨制品的起源与发展、长城地带东端早期青铜器的生产、殷墟四期无实足根陶鬲产地、周原地区出土先周和西周铜器、汉代横椭圆腹扁壶的传播等作主题交流发言。 

本次论坛由我校主办,民族研究院、青藏高原考古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承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


(
文:李舒涵、杨焱、陈怡青/图:同东放、颜志伟/审核:陈鹏辉/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