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管理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ment Principle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 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先修课程: 社会学、心理学 经济学

    总学时: 68 ( 其中理论学时: 68 实验学时: )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门课程是针对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现代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基本方法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管理和管理学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掌握管理的概念、特点

    2、 理解并掌握管理职能与性质

    3、 理解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4、 了解管理学科的特点及研究对象和方法

    5、 了解管理学的分支及各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 管理的本质

教学难点

    理解管理的性质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一、管理的概念

    1 、管理就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采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活动过程。

    2 、管理的四要素

二、管理的作用

    管理的最大作用主要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学者称它为“第三生产力”把科学管理同科学技术看成是“推动现代文明历史的两个车轮”

    1. 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及其它要素必须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有序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管理得当,分协作程度很高,其产生的生产力则很强

    3. 管理可以产生 1+1 〉 2 的效果

    4. 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国管理更是必要性,实践己证明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性。

三、管理的任务(讨论)

    管理的任务同管理的目标紧密相关,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标任务

    1. 组织的产出目标 学校、医院、企业

    2. 组织效果等效率 效率效果、效益

    3. 组织终极目标 经济的、社会的目标、非营利

讨论:

     1 、为什么需要管理 ?

     2 、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节 管理重要特征和性质、职能

一、管理的是要特征

    1 、管理持续性,协调性的活动

    2 、管理体制的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活动

    3 、管理是群体性、不组织的活动

    4 、管理是开放性、创造性的活动

二、管理的基本属性

    (一) 自然属性 一般属性,合理地组织和发展生产力

    (二) 社会属性,特殊属性,维护和完善一定的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讨论)

三 管理的职能

    决策 计划 组织 用人 指导 指挥 领导 协调 沟通

    激励 代表 监督 检查 控制 创新

    1 .决策 2. 组织 3. 领导 4. 控制 5. 创新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学科结构 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部门关系、经济关系、企业等人的关系

    2. 生产力方面的内容 合理组织生产力

    3. 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政策、法令、计划、机构、

二、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 科学性和艺术性

    2. 综合性和发展性

    3. 软科学性和不精确性

    4. 定量与定性的原理

三、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管理学 (普遍原理)

    企业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医院管理学 科研管理学 新闻 、军队、组织、监狱等管理 (专门原理)

四、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 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4. 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

    (二) 具体方法

    1 .历史法

    2 .比较法

    3 .抽象法

    4 .批判法

    5 .综合法

    6 .案例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了解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2、 掌握西方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3、 了解我国管理思想及理论发展

    4、 理解掌握管理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 管理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

    如何 建立中国特色管理

第一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实践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1. 治国之术

    2. 儒家伦理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和实践

    (一)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及实践

    (二)英国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

    (一)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

    (三)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 一 )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人际关系学院)

梅奥在“霍桑试验”

    (二)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 .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2 .双因素理论

    3. 人的本性理论

    X 理论和 Y 理论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三、当代管理理论 ( 管理理论丛林 )

    管理学派主要有:管理过程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理论在二战以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分散化和统一化

    分散化:热带丛林 管理过程理论 经验理论 人类行为理论

    统一化: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

四、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五、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一) 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

    (二) 企业流程再造

第三节 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二十一世纪管理的趋势

二、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三、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 知识管理

    (二) 风险管理

    (三) 虚拟管理

作业题:

    1. 简述管理发展的过程

    2. 如何看待科学管理理论?它对中国现代管理有什么启示?

    3. 试评价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4. 学习管理思想史,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或收获是什么?

第三章 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2 、理解管理的四个原则 : 动力原则、相对封闭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

教学重点 :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1 理解 管理原理的特性 ;

    2 、管理的原理和原则的运用。

    管理原理特性: 1 、客观性。 2 、概括性。 3 、稳定性。 4 、系统性。

    四个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在管理原理中起着方法论的作用。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性

    三、系统原理的特点

第二节 人本管理

一、 现代管理与人

    前管理学阶段,把人视为与机器一样的“工具人”,“管卡压”,“棍棒政策”。

    早期管理学,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经济人”,经济诱惑,“饥饿政策”。

    行为学派,“社会人”,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主体。

    决策学派,“决策人”。

    人在管理中渐居中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人本管理是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管理的一大主流。

二、 管理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四、实现人本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第三节 责任原理

一、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首先,职责界限要清楚,越具体,越明确。

    其次,职责内容要具体,并且做出明确规定,才便于考核、检查。

    再次,职责重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最后,职责落实到个人,有人负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完全负责的三个因素:

    (一) 权限

    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利。

    (二) 利益

    负责就有危险,危险要与利益相对称。

    (三) 能力

    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四节 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评价标准:评价主体(首长、群众、专家、市场等。)

三、效益的追求(原则)

第五节 目标管理原则

一、目标的概念和特征。

二、目标管理原理的概念

第六节 管理反馈原则

一、反馈原理的概念

二、现代管理对反馈的基本要求

第七节 管理封闭原则

一、 封闭原理的概念

二、 管理手段不封闭造成的弊端

三、 措施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的内容、特性和作用

    2 、理解管理哲学对管理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 管理基本方法的实质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 运用管理的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二、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的构成:

    ( 1 )管理辩证法

    ( 2 )管理认识论

    ( 3 )管理文化

    ( 4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三、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实质和内容

    法律方法的实质是体现全体人民的遗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二、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 、特点:

    ( 1 )严肃性。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必须严格的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一旦制定和颁布出来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2 )规范性。法律和法规是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准则,对他们有同等的约束力。其语言严格,法律之间不允许互相冲突,都服从于宪法。

    ( 3 )强制性。法律和法规已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各企业、单位及个人都必须毫无例外的遵守。

    2 、作用:

    ( 1 )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管理系统内外部的各种经济关系只有通过法律方法才能公正、合理、有效的加以调整,及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 2 )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 3 )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法律方法的正确应用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1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2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

二、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 、特点:

    ( 1 )权威性( 2 )强制性( 3 )垂直性

    ( 4 )具体性( 5 )无偿性( 6 )稳定性

    2 、作用:

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

一、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其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关系。

二、经济方法的特点

    1 、利益性。 2 、关联性。 3 、灵活性。 4 、平等性。

三、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

第五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

    1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2 、社会主义教育方法的根本任务,是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培养“四有”劳动者,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人生观及道德教育。

    2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3 、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4 、科学文化教育。

    5 、组织文化教育。

三、教育的方式

    根据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对象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以讲授为中心、小组讨论、现场实习、体验学习、案例分析法、业务演习法、事件过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训练等。

第五章 管理决策与计划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掌握管理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2 、了解决策的分类、决策体制的新特点,对传统决策如何改善

    3 、理解决策的原则,掌握决策的过程,了解影响决策的因素

    4 、理解管理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5 、掌握计划的内容要求和程序

教学重点 掌握 决策的基本方法和计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 决策和开展计划

第一节 管理决策 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进行方案选择并准备方案实施的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建立在环境和条件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对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进行抉择并决定一个优化合理的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

    1 、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2 、决策由可行的方案。

    3 、决策要进行因果分析和综合评价。比较优劣。

    4 、决策要经过方案的优选过程。

二、决策的特征

    1、目标性

    2、可行性

    3、选择性

三、决策的分类

    1 、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2 、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3 、按决策的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 、按决策的目标与准确程度分为:定量决策与定性决策。

四、 决策的体制

    传统的家长式决策体制与专家个人决策体制以被逐渐淘汰,现代决策体制逐步建立。现代决策体制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所构成,三者有机结合组成科学的决策体制。

五、 决策原则

    1 、系统原则。

    2 、信息原则。环境适应性。

    3 、可行性原则。

    4 、效益原则。

    5 、创新原则。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决策,创造性的决策。

    6 、民主原则。

第二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决策过程

    (一)识别问题,确定目标

    (二)拟定可行方案

    (三)比较和选择方案

    (四)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过去决策

    (三)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四)组织文化

    (五)时间

第三节 决策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一、个体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1、决策树法

    2、决策表法

    (三)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1、乐观准则,亦称“大中取大”或“好中求好”决策法。

    2、悲观准则,亦称“小中取大”或“坏中求好”决策法。

    3、折中准则。

    4、最大后悔值最小化准则。

二、群体决策的基本方法

    1、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法。

    2、德尔菲法(Delphi)。

    3、集体磋商法。

三、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

第四节 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应对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1、理性模型的起源

    2、获得最优方案的条件

二、传统理性模型的缺陷

三、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四、理性限制的克服

    (一)决策权力下放,把决策交给与决策问题直接相关的人去制定。

    (二)组织民主决策,用群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的理性不足。

第五节 计划工作

一、计划的性质和作用

    1、 特征

    2、 作用

二、计划工作的类型

    (一)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

    (二)指向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四)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五)按计划表现形式的划分:

    1、宗旨2、目标3、策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规划8、预算

三、 计划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一)“五 W1H ”计划的内容。

    (二)要求:

四、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

    (二)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

    (三)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四)综合平衡。

    (五)编制具体行动计划并下达执行。

    定量化,便于执行和检查。

五、计划的方法

    1、 网络计划技术

    2、 滚动计划法

第六章 管理组织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理解掌握组织的概念、组织的任务和作用

    2 、掌握组织设计和整合的内容和方法

    3 、理解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 , 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和内容

教学重点 :

    1 、组织设计

    2 、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

教学难点

    组织运作和组织变革

第一节 组织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和类型

    (一)组织的概念和任务

    (二)组织的分类

    1、 按组织的目标分类:

    2、 按满足心理需要的分类

    (1) 正式组织

    (2) 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满足需要的心理推动下,比较自然地形成的心理团体,其中蕴藏着浓厚的友谊与感情的因素。

讨论内容

    1 、非正式组织影响,积极作用和危害。

    2 、如何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二、 劳动分工

三、 部门化

四、 授权

五、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六、 组织结构

第三节 部门划分与整合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

    (二)二者的关系

    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三)管理幅度与组织形态

    (四)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工作能力

    2、工作内容和性质

    3、工作条件

    4、工作环境

二、部门化方式

    (一)职能部门化

    (二)工艺部门化

    (三)产品部门化

    (四)区域部门化

    (五)顾客部门化

    (六)人数、时间、地点部门化

三、组织整合手段

    (一)通过组织等级链的直接监督

    (二)通过程序规则的工作过程标准化

    (三)通过计划安排的工作成果标准化

    (四)通过教育培训的工作技能标准化

    (五)通过直接接触的相互调整

第四节 组织运作中的问题与组织变革

一、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所谓 分权 ,就是在组织中将决策的权限分配给中下层组织单位的这样一种倾向。

    所谓 集权 ,即决策权限都集中在高层领导者手中。

    (二)判断集权与分权的标准

    1、决策的频度。2、决策的幅度。3、决策的重要性。4、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如果高层次对较低层次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则分权程度极高。

    (三)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

二、授权与尽责

    (一)分派职责

    (二)赋予职权

    (三)确立责任

三、组织的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

    1、频繁的决策失误

    2、组织成员间沟通不灵

    3、管理业绩长期不理想

    4、缺乏创新

    (二)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1、动力

    2、阻力

    3、阻力对变革的影响

    4、对待阻力的对策

    (三)组织变革的过程

    1、解冻

    2、改革

    3、冻结

第五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1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的价值观。

    2 、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3 、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软性管理为主。

    4 、组织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

二、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组织精神:

    (二)组织价值观:

    (三)组织形象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一)自我内聚功能

    (二)自我改造功能。强制性与改造性。

    (三)自我控制功能

    (四)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

四、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选择价值标准

    (二)强化员工认同。

    1 、宣传。

    2 、树立英雄人物。

    3 、培训教育。

    4 、提炼定格

    5 、精心分析,全面归纳,精炼定格。

    6 、巩固落实

    (三)丰富发展

    提问: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

第七章 领导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理解领导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2 、掌握领导的职责、权力

    3 、了解领导的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 领导权力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领导与管理有何异同

第一节 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1、 指挥作用

    2、 协调作用

    3、 激励作用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

二、领导的职责

    1 .确定战略目标

    2 .制定行为规范

    3 .选将用将

    4 .进行总体协调和方向控制

    5 .处理随机性重大问题

    6 .掌握转折时机

三、领导的权力

    1 .职位权力

    (1) 合法权 (2) 奖励权 (3) 惩罚权。

    2 .非职位权力

    非职位权力是指与组织的职位无关:而与领导者某些特殊条件相关的权力,主要有专长权、个人影响权、背景权、感情权等。

四、领导方式

    1 .集权领导方式

    2 .分权领导方式

    3 .权变领导方式

五、领导的类型

    1. 专制式领导

    2 、民主式领导

    3 .放任式领导

六、领导的素质

    1. 政治素质

    2 .知识结构

    3 .能力结构

    4 .个人修养

第二节 领导情境理论

一、领导情境理论的含义

    领导情境理论也叫情景理论、因地制宜理论等。

二、领导的有效性

    领导的有效性 =f (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第三节 领导者角色

一、领导者角色的含义

二、领导者角色的特点

    ( 1 )工作量大 , 步调紧张。

    ( 2 )活动短暂、多样而琐碎,专业性不强,连续性差。

    ( 3 )把现实活动放在优先地位。

    ( 4 )爱用口头交谈方式。

    ( 5 )重视同外部和下属的信息联系。

    ( 6 )权力和责任相结合。

第四节 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的概念

    所谓有领导艺术,目的是对领导方法的改进,使之更具有科学性与创造性。

二、领导艺术方法

第五节 领导集团的结构

一、领导集团的结构的内容

    ( 1 )年龄结构

    ( 2 )知识结构

    ( 3 )智能结构

    ( 4 )能力结构

    ( 5 )气质结构

二、领导集团的结构的建立

第六节 管理方格

三、 管理方格法的内容

    管理方格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

四、 管理方格法运用

思考讨论:

     1 、你认为现代领导应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

    2 、你认为领导应如何运用权力?

    3 、领导与管理有何异同?

    演讲题目:我心目中的领导

第八章 控制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理解控制的重要性

    2 、掌握控制的特点和内容

    3 、掌握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控制的程序

教学难点 控制的方法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相关概念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 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2 .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

    3 .控制是一个过程

二、控制的必要性

    1 、组织系统的动态性

    2 、组织系统的开放性

    3 、决策、计划及政策的不完备性

    4 、决策、计划、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

    5 、管理职能部门的不协调性

    6 、管理授权

三、管理控制的特点

    1 .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2 .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3 .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的控制

    4 .管理控制是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控制的内容

    1 .对人员 - 的控制

    2 .对财务的控制

    3 .对作业的控制

    4 .对信息的控制

    5 .对绩效的控制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一、前馈控制

二、同期控制

三、反馈控制

四、有效控制的原则

五、有效控制的条件

第三节 控制的程序

一、确定标准

二、测度评价

三、控制调节

    1 .分析偏差原因

    2 .采取纠偏措施

第四节 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

二、全面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第九章 创 新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了解创新的类别和特征

    2 、理解创新职能与维持职能的关系

    3 、了解创新的内容、方法和源泉

教学重点: 理解创新职能与维持职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创新的方法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1、 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局部创新、整体创新。

    2、 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分为消极防御型、积极防御型创新。

    3、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分系统初建时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4、 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一)要素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人事创新)

    (二)要素的组织方法的创新

    (三)产品创新

三、制度创新

    1、 产权制度

    2、 经营制度

    3、 管理制度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五、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方法

一、系统思想在创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系统论的探求同型性方法。

二、创新的源泉 ( 技术创新的源泉 )

    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因素归纳为七种:

讨论创新的源泉及方法。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 按章填写 )

学时

课 实

堂 验

讲 课

讨 其

课 它

1

管理与管理学

8

 

 

2

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12

 

 

3

管理的基本原理

10

 

 

4

管理的方法

6

 

 

5

管理的决策和计划

10

 

 

6

管理的组织

10

 

 

7

管理的领导

4

 

 

8

管理的控制

4

 

 

9

管理的创新

4

 

 

 

合计 68

 

 

五、 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

    讲授、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

六、课程考核办法:

    由题库抽题,闭卷考试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 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 、王凤彬 李东编著《管理学》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余秀江 张光辉主编《管理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李建峰 苗长川主编《管理学原理》 西北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该大纲是笔者根据管理学的发展最新编写的,也是重点课程《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的修订版。

                                                            执笔人: 卫立浩

                                                              二零零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