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

构成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卫立浩

1967.7

副教授

行政管理

负责人。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教案编写

朱新林

1967.11

副教授

行政管理

主讲教师,教案编写与完善

陈素慧

1973.6

副教授

公共管理

主讲教师,题库完善

李书勇

1979.8

讲师

管理科学

主讲教师,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何妍

1981.5

讲师

人力资源

主讲教师,教学辅导材料的编写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组现已形成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副教授占60%。

学历结构:硕士学位4人,在读硕士1人,硕士占80%以上。

年龄结构:40岁以上教师2名,30岁以上教师1名,30岁以下2人。30岁以下占40,

30-40岁占60%,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层次合理的教学队伍。

学缘结构:课程组成员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都属于管理学专业人士,各自的研究方向又有区别。课程组成员主要从事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经济学、运作管理等教学与研究。知识结构与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关联,有利于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科之间交叉和渗透。

  在师资配置上,除课程组成员外,聘请青年教师作为课程的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指导,组织参与调查研究、实习等社会实践。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18。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改革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讨符合本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方法,注重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重视课堂组织和课堂效果。同时,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努力探索更能培养和体现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采取以下教改举措:

  1、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基础课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论功底,专业课和选修课要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材选用上,选用国家优秀和省、部级优秀教材。

  2、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发放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目、教学案例选集,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一个初步的、宏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此外,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指导教师定期检查批改。

  3、以科研带动教学内容改革。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在科研方面成果累累,这些科研成果都很快融入教学之中,不但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理论深度,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效果,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研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4、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为适应案例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案例,编写时注意这些行政案例的典型性,每个案例配以多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案例形式分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多种,并突出了重点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从案例教学中生动、具体地了解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本课程建使用多媒体上课并有大型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站阅读本课程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料,进行相互交流等等。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极大地保证了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6、发挥辅导教师的作用。聘请青年教师担任课程的辅导教师,同时也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选聘优秀者担任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指导,组织参与调查研究、实习等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报告。

  7、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8、实行集体阅卷制度。

教学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我们在教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如下:

  1、重点课程建设方面:《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地方政府学》分别被评为西藏民族学院重点课程。

  2、名牌专业建设方面:2006年,“行政管理学”专业被列为西藏民族学院品牌专业。

  3、完成了《管理学原理》的试题库建设。

  4、完成了管理学原理课件并使用多媒体上课。

  5、主讲教师获奖方面:本课程负责人卫立浩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西藏民族学院优秀教师。本课程负责人卫立浩及主讲教师朱新林、陈素慧均被评为西藏民族学院青年骨干教师。

  6、教研项目方面:承担并完成“管理学原理重点课程建设”、“系统工程教材建设”、等6项教研项目。公开发表了“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等教学研究论文5篇。主编了《管理学原理》教材,参编教材两部,任副主编。     

  7、科研方面:课程组成员主持承担了西藏民族学院科研课题三项,主持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参加国家民委课题一项,参加自治区课题两项,参加西藏民族学院区课题一项。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

改革成效

  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课程体系趋于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增加。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校利用校园网,采用匿名的方式,每学期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打分。这几年,从学生打分情况来看,管理学原理课程组教师都在90分以上。

  2、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通过专业实习、毕业社会实践和其他实践环节,本科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实际的管理经验,实际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调查,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主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的问题;

  2、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不足的问题

  3、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教学方式的问题;

  4、辅助资料不足的问题;

  5、教材不适合民族学生的问题。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根据学校和学院有关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文件和指示精神的要求,本学科提出了通过进修、培训、深造、参加学术会议和加强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具体措施有:

  1、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

  2、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推荐到著名高校作访问学者;

  3、鼓励任课教师参加高校相关专业学会会议,加强同行交流;

  4、不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教学经验;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行政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师资培训等。

  通过这些措施,使五分之四的管理学原理课程骨干教师拥有了研究生学历和副教授以上职称,使得本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