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
姓 名 |
李春斌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年10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最终学位 |
硕士 |
职 称 |
讲师 |
职 务 |
民族法研究中心秘书
法学教研室秘书
|
联系电话 |
13259020819 |
所在院系 |
政法学院 |
E-Mail |
lichb03@lzu.cn |
通信地址 |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
(邮编:712082) |
研究方向 |
经济法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 |
个人简介
李春斌,男,汉族,1979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讲师,法学硕士,西藏自治区法学会会员,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法研究中心秘书、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法学教研室秘书。中共党员。
1999年考入甘肃政法学院法律系,2003年考入兰州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学位,2006取得兰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自2006年6以来供职于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先后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度兰州大学“正天合”奖学金二等奖;2007年度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学术交流会论文一等奖;2007年度西藏民族学院教学技能竞赛优胜奖;2008年度西藏民族学院“五·四”表彰“五·四青年奖章”。
学术研究的重点是经济法学、社会法学、民族法学等。先后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都市边缘群体——农民工社会保障主体地位的确立及权利制度构建”,国家民委课题“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国家课题;已独立完成“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研究”、等西藏民族学院课题,参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等西藏民族学院课题和《经济法学》重点课程建设。
2004年以来,在《社会科学家》、《青海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广东商学院学报》、《法治论坛》、《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柴达木开发研究》、《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或杂志上共发表文章20余篇,近年来,先后开设了《经济法学》、《商法学》、《公司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民族法学》等课程。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
1.《WTO框架下西部农民的有效增收途径》,《甘肃农业》200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设立“见死不救罪”的冷思考》,《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3.《保障见义勇为的另一种思路——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寻求和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2期,第二作者。
4.《论我国现行一人公司的困境与出路——以<公司法>的修改为契机》,《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
5.《民族地区大学生法律知识问题调查研究》,《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第1期,独立作者
6.《对悬赏广告性质和构成要件的再认识——以<物权法(草案)>的起草为契机》,《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7.《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一个现实需求的视角》,《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独立作者。
8. 《论社会保障制度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西藏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独立作者。
9. 《由“昆仑山文化遗产”说开去》,《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第3期,独立作者。
10. 《浅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西藏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独立作者。
11.《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研究》,载《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独立作者。
1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域外视野及启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13.《论见义勇为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兼与孙学华教授商榷》,《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独立作者。
14.《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立法模式的路径选择》,《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1期,独立作者。
15.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以某民族学院467份调查问卷为例》,《西藏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独立作者。
16.《社会公正视域下失地农民问题法律保障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独立作者。
17.《见义勇为人员保障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法治论坛》,2008年第2期,独立作者。
18.《<社会救助法>视野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19.《民族地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讨——以<社会救助法>为核心》,《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
20. 《经济法学案例·前沿·试题》,自编教材,2008年版,第二作者。
21.《失地农民作为“隐性”弱势群体的法律分析-从河北定州“6·11袭击事件谈起”》,《中国农村研究网》,2005年6月13日,
22.《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甘肃为例》,《中国农村研究网》,2005年6月13日。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经济法学,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 2003届、2004届、2005届,学生人数合计902人。
2、商法学,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2003届、2004届、2005届,学生人数合计902人。
3、公司法学,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共162课时,2003届、2004届、2005届,学生人数合计902人。
4、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专业课,周3学时,2003届、2004届、2005届,学生人数合计902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毕业论文:2006-2008学年,法学专业2届(03届、04届),共计20篇。
2、指导毕业实习:2006-2008学年,法学专业2届(03届、04届),30人次。
主持教学研究:
1、2007-2008年度,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侯明教授的教学改革项目“我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参加人。
2、2005~2008年度,西藏民族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之《经济法学》,课题组成员,排名第二。
教改教研论文:
1、《西部民族大学生法律知识问题调查研究》,载《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第1期,独立作者。
2、《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研究》,载《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独立作者。
3、《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以某民族学院467份调查问卷为例》,《西藏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独立作者。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7年度西藏民族学院教学技能竞赛“优胜奖”。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8年度,西藏民族学院院级课题“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研究”,独立主持人;
2、2005-2008年度,甘肃政法学院赵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都市边缘群体--农民工社会保障主体地位的确立及权利制度构建”,参加人;
3、2006-2008年度,兰州大学法学院汪振江教授主持的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参加人;
4、2007-2009年度,西藏民族学院朱玉福博士主持的国家民委项目“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社会经济的影响”,参加人;
5、2007-2009年度,西藏民族学院朱玉福博士主持的国家民委项目“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参加人;
著作:
1、赵蓉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参编。
2、任尔昕,石旭雯著:《商法的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参著。
3、经济法学重点课程课题组:《经济法学案例·前沿·试题》,自编教材,排名第二。
学术论文:
1、《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一个现实需求的视角》,《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独立作者。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域外视野及启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3、《论见义勇为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兼与孙学华教授商榷》,《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独立作者。
4、《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立法模式的路径选择》,《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1期,独立作者。
5、《<社会救助法>视野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商法的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任尔昕,石旭雯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参著)。 |